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廷先《相见欢》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李廷先《相见欢》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李廷先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

这首词和上一首《水龙吟》大概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在词中属于小令。其中充满了感时伤乱的情绪。

起句"金陵城上西楼",点明了登楼的地点。"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它是六朝古都,宋朝在这里设建康府。龙盘虎踞,形势险要,可以南下吴越,北上中原,长江从城的西南向东北方向流过。靖康之乱发生后,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金陵西城楼历来是观赏自然风光的胜地。相传东晋著名作家孙楚登临过的城楼就在西城上(见《景定建康志》);北宋真宗宰相丁谓于此建赏心亭;苏东坡在此写过《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作于这里。朱敦儒在这首词里,没有提到孙楚楼,也没有说到赏心亭,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国破家亡的心情和"赏心"一词并不契合。首句领起了上片词意。

次句"倚清秋",点明登楼的季节。秋天,"天高而气清"(《楚辞·九辩》),所以称作"清秋",是最适宜登高望远的季节。"倚"字用得很俏,在此作"对"字解,和黄庭坚"快阁东西倚晚晴"(《登快阁》)之"倚"是同一用法。词人在濒临天险的城楼上纵目望去,看到的是什么呢?他看到的不是谢朓眼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绚丽景色,也不是李太白眼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的壮阔风光,而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这句词是从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开头两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化来,表面上只用了首句的"大江流"三字,实际上却蕴涵了下句的内容。这是上片的最强音。"万里"表明城楼之高,视野之远;"夕阳垂地"表明已到了日薄西山临近黄昏的时候,看到了大江在不舍昼夜地奔腾向海。从全词来体会,这个气象雄浑的句子,并不是在赞赏中国最大的天堑,而是慨叹它并未能起到天堑的作用,保卫住大好河山。隐伏着下片的词意。

下片"中原乱",点明了时代的悲剧。"中原"在古代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指河南的黄河两岸,这里是泛指北方。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下,攻下汴京(河南开封),次年徽、钦二帝被俘北迁,战火遍及北方地区。"簪缨散",古代男子也蓄长发,簪是绾发之具,杜甫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可证。"缨"是古代作官者的帽饰。"簪缨"一词就成了古代官吏、士大夫的代称。中原大乱,朝野上下纷纷逃难,作者本人也避乱南下。"几时收"表明了作者盼望国家重新安定的迫切心情。但从当时的战局情况来看,却是遥遥无期。于是逗出了下片的主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扬州当时是江北、淮南的军事重镇,扼大运河入江之口,从这里南渡,可以直下苏、杭。汴京陷落后,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河南商丘),是为高宗。不久又南下驻跸扬州。他重用奸邪,不图进取。建炎三年(1129)金兵直扑扬州。赵构君臣仓惶南渡,金兵直追,长江失险,铁蹄踏遍江南大地。这些近事凝聚在词人心头,当他经过这里时,怎能不悲愤填膺、潸然泪下呢?"悲风吹泪",益增伤时之感。

这首小令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只有三十六个字,却浓缩了深沉的思想感情。因景生情,因情感时,委婉曲折地表现出来。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细细领会,方能探得其中的意蕴。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1: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