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佥载《宋之逊》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唐洛阳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弟,罗织杀驸马王同皎。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1]出为兖州司仓,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与武三思乱国,[2]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3]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客谓浮休子曰:[4]“来俊臣之徒如何?[5]”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齚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注释】 [1]张易之兄弟:指武则天的幸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则天死后,为宰相张柬之所杀。 [2]逆韦与武三思乱国: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乱朝政,与则天之侄武三思淫乱专权,后皆为玄宗所杀。 [3]光禄: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之官。鸿胪:掌朝贺庆吊典礼之官。丞:副职。尚衣奉御:管理皇室服饰之官。 [4]浮休子:作者之号。《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后以“浮休”谓人生短暂或世情无常。 [5]来俊臣:武则天的幸臣,大兴刑狱,打击唐宗室,族诛千余家。后因得罪武氏诸王而被杀。
【译文】 唐朝洛阳丞宋之逊,是太常主簿宋之问的弟弟。正是他,罗织罪名,杀害了驸马王同皎。当初,宋之逊用阿谀奉迎的手段,投靠在张易之兄弟门下,因而被贬出京师,做了兖州主管仓库的官。不久便逃离回京。王同皎把他藏在家中的小房间里。同皎是一位正直有血性的人,不满行为不轨的韦后和武三思专权乱政,跟一两名亲近的同僚私下议论这些事,常常到咬牙切齿的程度。宋之逊在帘下偷听了谈话,就派他的侄儿宋昙上书告发,以迎合韦氏的心意。武三思等人果然大怒,奏明皇帝,杀了王同皎一伙人。宋氏兄弟同授五品官。宋之逊为光禄丞,宋之问为鸿胪丞,宋昙为尚衣奉御。天下臣民都痛恨他们,互相谈论说:“宋之问等人的红袍官服,是用王同皎的血染成的呀!”玄宗皇帝诛灭逆贼韦氏以后,宋之逊等人被长期流放到岭南。有客人问浮休子说:“来俊臣一类的家伙,现在怎么样?”回答说:“过去有一个狮子王,在深山里抓到一只豺。刚要吃它,豺说:‘请允许我给大王送两只鹿来赎我自己。’狮王高兴极了。一年以后,没有什么可送的了。狮王说:‘你杀害众生也已很多了,现在轮到你了,你是不是考虑考虑?’豺默默地无话可对,于是狮王把它咬死吃掉了。来俊臣之流,跟豺有什么区别呢?”
【总案】 这篇小说中的宋之逊,是一个惯于罗织罪名陷害别人的典型形象。在宋之逊有难之时,王同皎“匿之于小房”;王同皎与亲朋议论朝政,对韦后、武三思深致不满,被宋之逊“窃听之”,遂遣侄告密。于是,武三思奏诛王同皎并亲朋。由于告密者无时不有,善良者无不深恶痛绝,所以,作品以“天下怨之”的怨恨语:“之问等绯衫,王同皎血染也”,揭露告密者的丑恶本质,入木三分,颇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小说用“先断后叙”法,开端就讲宋之逊罗织罪名而杀王同皎。继之,便叙出事情始末。先果后因,有制造悬念而引人入胜之妙。小说结尾,通过人物对话讲出一则“狮与豺”的寓言故事,深刻揭示了宋之逊、来俊臣之流的豺狼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印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