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赣北诗人群
释义

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赣北诗人群

晋唐江西诗歌·中晚唐江西诗歌·赣北诗人群

赣北诗人群以洪州为中心。洪州,原为西汉初建立的豫章郡,州治南昌,又称洪都、钟陵。隋灭陈后置洪州,治豫章。南昌称洪州始于此时。唐时改豫章为南昌。

南昌自初唐建立都督府后,就一直成为江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初唐诗人王勃前往海南探亲,途经南昌,即兴写出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唱一时。盛唐诗人李白于安史之乱前后曾在此安家。孟浩然乘船路过洪州北面的龙冈(今属南昌新建县)时,曾写诗寄赠江西诗人刘眘虚。中唐的戴叔伦、权德舆等都曾任职洪州。晚唐施肩吾、陈陶、贯休等诗人,曾隐居南昌西山,潜心钻研佛学,广交诗友,为江西诗坛培植了有生力量。

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氛中,以洪州为中心的赣北作家群应运而生,主要成员有熊孺登、来鹏、来鹄、任涛、孙鲂、沈彬等。

熊孺登,洪州钟陵(今南昌市进贤)人。贞元初,寓居龙沙,与戴叔伦、萧元植、李兼、权德舆等诗酒唱酬。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历任西川、湖南藩镇从事,辗转于川、湘、赣之间,与元稹、刘禹锡、白居易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情谊。长庆(821~824)间,复出为湖南藩镇判官,后卒于任所。熊孺登勤于创作,诗作丰富,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共30首。

熊孺登擅长七绝,以赠答应酬之作居多。有的对远守边塞的友人表示宽慰:“蕃客不须愁海路,波神今伏马将军”(《寄安南马中丞》);有的写与友人共赏春色的乐趣:“看君倒卧杨花里,始觉春光为醉人”(《春郊醉中赠章八元》);有的叙与友人离别时依恋之情:“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与左兴宗湓城别》)。它们都能针对不同对象,选取最能表现时令特征的景物,抒发诗人真挚的感情。这一特点,在他的一些描写羁旅行役、山水田园的诗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

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湘江夜泛》)

诗作描写诗人夜航湘江的情景。杜鹃在春风中悲啼,既是实写,又暗用典故,将诗人长期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怀,渲染得凄楚动人。又:

家占溪南千个竹,地临湖上一群山。渔船多在马长放,出处自由闲不闲。(《青溪村居二首》其一)

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野人早起无他事,贪绕沙泉看笋生。(《青溪村居二首》其二)

诗作抒写诗人脱离官场、归乡闲居的生活,显示出诗人心情的闲适及野兴的浓厚。

由此可见出,熊孺登七绝诗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语言平淡,但韵味无穷。这成为其七绝的显着特征。

赣北作家群中除熊孺登属中唐外,其他都生活在晚唐时期。

来鹏、来鹄(生卒年均不详),据乾隆《南昌府志》记载,他们都是南昌人,鹏为兄,鹄为弟,家境贫寒,住在西湖徐孺子亭边。二人家贫,工诗,隐居山泽。来鹏主要师法韩柳为文,于大中(847~860)咸通(860~874)间才名显着,但屡次应试不第。乾符五年(878)前后,入福建观察使韦岫之幕府,还曾随韦入蜀。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来鹏流落荆襄一带,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抒写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后南归,中和(881~884)年间,于贫病交加中客死扬州。来鹄生平不详,他曾在《圣政纪颂并序》中自称“乡校小臣”,可见处境与兄长相差无几。《全唐诗》未收来鹏作品,只以来鹄名义录诗一卷,共28首,并在其下注云:“一作鹏。”据今人考证,除《圣政纪颂并序》外,均系来鹏所作。《文苑英华》收录《儒义说》《隋对女乐论》等古文四篇。

来鹏工诗,尤以七言近体著名。在诗歌内容上,因其怀才不遇,辗转漂泊,故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偶有愤世嫉俗之作。他说自己虽有“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题庐山双剑峰》)的济世愿望,但结果却是“事关休戚总成空……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抱负一直无从施展。他又往往于怀才不遇的愁苦之中,夹杂着一丝讥讽与愤慨。有时借描写“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的夏云,影射那些只图自身享乐、无视百姓死活的统治者;有时以反常的心态、反语的形式,劝导杜鹃“千声万血谁哀尔,争得如花笑不言”(《子规》),议论梅花“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梅花》),从而为自己的遭遇深鸣不平。

在艺术上,来鹏的诗作往往打破前半状景、后半抒情的传统格局,景中寓情,景语即是情语;并善于用层层渲染、步步加深的手法,突出诗人主体的情感。如《寒食山馆书情》: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诗作句句景,亦句句情,将诗人无所归依、漂泊他乡的游子情怀一一寓于孤寒萧瑟的秋景之中。又如《鄂渚除夜书怀》:

鹦鹉洲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箸拨冷灰书闷字,枕陪寒席带愁眠。自嗟落魄无成事,明日春风又一年。

诗人在鄂渚(武昌)泊船上度过除夕之夜,因难归故都长安,只好用筷子在冷灰里写“闷”字来遣愁,愁却遣而不去。诗作以“鹦鹉洲”“冷灰”“寒席”渲写流落不遇之情,又融入离乱之思,感人至深。善于创造寂寞凄冷的意境,抒发愁苦悲愤的情怀,成为来鹏诗的主要特色。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将来鹏置于不见于唐人典籍而又负有盛名的晚唐落第举子之首,与李洞、胡曾、张祜、李山甫等人并列。

来鹄尤擅长于文,据唐人康骈《剧谈录》载,自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春官者千有余人,来鹄为“章句有闻,文章着美”而未及第的九位代表之一。他传世的几篇文章,受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的影响,往往能针砭时弊,抒发己见。其诗仅《圣政纪颂》一首,全诗如下: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君诰臣箴,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鉴恶。国之大章,如何寝略。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廷日发论,殿日发谟。牙孽不作,鸟鼠不除。论出不盖,谟行不纡。楹然史臣,蛇然史裾。瞠瞠而视,逶逶而窭。翘笔当面,决防纳污。不梏尔智,不息我愚。执言直注,史文直敷。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圣牍既多,尧风不浅。颂编坦轴,君出臣显。若俨见旒,若俯见冕。无闲殿旷廷,无尸安素宴。三皇不亡,五帝不翦。太宗得之,史焉斯展。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我独以言,史不得近。丘明见嫌,倚相在摈。秉笔如今,随班不进。班退史归,惘然畴依。奏问莫睹,嘉谟固稀。取彼诰命,禄为国肥。炯哉时皇,言必成章。德宣五帝,道奥三皇。如何翌臣,嚵肉嗜衁。觜距磨抉,楅衡拘长。控截僚位,占护阳光。垣私藩己,远史廋唐。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咽典噤法,盖圣笼昌。曷以致此,史文不张。后必非笑,将来否臧。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不知奸蔽,文失汪洋。有贞观业,有永徽纲。亦匿匪见,亦寝匪彰。赖有后臣,斯言不佞。伊尹直心,太甲须圣。事既可书,史何不命。乃具前欺,大陈不敬。曰逐史之喻,请以物并。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栽既未牢,摒岂能盛!帝业似栽,逐史似摒。穆宗怃然,若疚若蒏。昔何臣斯,隐我祖正。不传亲问,不写密诤。孰示来朝,以光神政。由是天呼震吸,征奔召急。史题笔来,叱廷而入。端耳抗目,不撝不挹。獬豸侧头,螭虬摆湿。握管绝怡,当殿而立。君也尽问,臣也倒诚。磊磊其事,镗镗其声。大何不显,细何不明。语未绝绪,史已录成。谓之何书,以政纪名。伊纪清芬,可昭典坟。古师官鸟,昔圣官云。方之我后,录里书分。录有君法,书有君文。君法君文,在圣政纪云。殿无闲时,廷无旷日。云诹波访,倦编刓笔。君劬臣劳,上讨下述。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至德何比,至教焉如?孰窥孰测,外夷内储。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一体列秩,同力翼戴。祈福去邪,绝防无碍。国章可披,唐文可爱。善咨不偷,嘉论不盖。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谅夫!总斯不朽,可悬魏阙。愚得是言,非讪非伐。实谓医臣浑沌,开君日月。妖物雰死,天文光发。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这是一首四言诗。诗作从当时忽视史臣的现象出发,通过具体论证,强调史臣能起到“当国之镜,千亿代之眉目”的重要作用。此诗透露出来鹄对唐太宗政治风度的向往以及他浓厚的史学兴趣。

任涛,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广明中(88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筠州(今江西高安)人。与郑谷、许棠、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等被誉为“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任涛少时即有擅章句之名,但僖宗乾符中(877年前后)曾应数举,均名落孙山。江西廉访使李骘非常欣赏任涛的诗才,对他的诗句“露抟沙鹤起,人卧钓船流”赞不绝口,特许免去他的乡里杂役,且令邑宰加以优礼。不久,涛即去世。当然,我们仅从留下来的这一名联,确实无法完全说明任涛诗歌造诣的高深。

晚唐、五代时期,有诗人孙鲂、沈彬,诗名可与熊孺登、来鹏等人并提,为赣北作家群的中坚诗人。

孙鲂,生卒年不详,字伯鱼,出身画工,南昌人。昭宗天复年间(901~903),诗人郑谷避乱回乡,他专程赴宜春向郑谷学诗,颇得郑体风味。还与沈彬、李建勋、齐己、虚中等人结为诗社。南唐建国后,他被烈祖李昪召见,授官宗正郎,不久去世。《全唐诗》及《外编》录诗36首。

辛文房《唐才子传》云:

孙鲂,唐末处士也,乐安人。与沈彬、李建勋同时,唱和亦多。鲂有《夜坐》诗,为世称玩。建勋日与谈宴,尝匿鲂于斋幕中,待沈彬来,乃问曰:“鲂《夜坐》诗如何?”彬曰:“田舍翁火炉头之语,何足道哉!”鲂从幕中出,诮彬曰:“何讥谤之甚?”彬曰:“‘画多灰渐冷,坐久席成痕。’此非田舍翁炉上,谁有此况?”一座大笑。及《金山寺》诗云:“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当时谓骚情风韵,不减张祜。有诗五卷,今传。[1]

孙鲂一生的仕宦时间很短,多在家闲居。因此,他诗作内容可大体分为山水、咏物两类。他的山水诗,如: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地拱千寻险,天垂四面青。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甘露寺》)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湖上望庐山》)

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庐山瀑布》)

各诗均意境开阔,风格清雄。他的咏物诗则往往以一己之情去观察所描写的对象,或把物作为感情的媒介,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如: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牡丹》)

春绿暗连麦,秋千暮冬鸦。旧乡曾种得,经乱属谁家。(《看桑》)

深绿依依配浅黄,两般颜色一般香。到头袅娜成何事,只解年年断客肠。(《柳》之十一)

有的清新丽艳,有的感慨万端,有的则委婉悱恻,各极其致。这种精切地描摹客观物象,并以此叙写个人心态意绪的倾向,典型地展现出晚唐诗歌的创作特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鲂还有词的创作,是最早的江西词人。他共留下5首《杨柳枝》词,以下录一首:

暖傍离亭静拂桥,入流穿槛绿阴摇。不知落日谁相送,魂断千条与万条。

曾与孙鲂共结诗社的诗人沈彬(865~961),字子文(《五代诗话》作“子美”),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少孤,苦学。唐末应进士,多次不第,于是浪迹湖、湘,隐居云阳山十余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和诗僧齐己、虚中为诗友。此时南唐李昪镇金陵,搜罗俊逸儒宿。沈彬应辟,授为秘书郎,以吏部郎中致仕。后又浪迹巴蜀,与韦庄、贯休、郑光庭等人唱和,唐末徙居宜春。南唐迁都洪州时,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享年九十余,为长寿诗翁。《全唐诗》及《外编》共录其诗28首。

陆游《南唐书》卷七载:

沈彬,洪州高安人,唐末,浪迹湖湘,隐云阳山,好神仙,喜赋诗,句法清美。烈祖辅吴,表授秘书郎,与元宗游。俄恳求还山,以吏部郎中致仕。元宗迁南都,彬年八十余,来见,曰:臣久处山林,不预世事。臣妻曰:君主人郎君,今为天子,何不一往。臣遂忘衰老而来。元宗命毋拜,厚赐粟帛,以其子为秘书省正字,彬先岁尝策杖郊原,手植一树识之,语其子曰:吾当藏骨于此。及卒,伐树掘地,至丈余,得一石椁,制作精丽,光洁可鉴。盖上有篆云,开成二年寿椁。举棺就之,广袤中度。[2]

沈彬经历过不少的人世沧桑,世事变换,正如其《纳省卷赠为首刘象(第三举)》诗所云:

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余。

诗题特意标示的“第三举”已将无限感慨俱寓其中,诗句“四朝风月鬓萧疏”“满城春雨坏贫居”更令人欷歔不已。因此,沈诗内容较广泛,现实性较强。这突出地体现在其以乐府为题的边塞诗中。如《塞下三首》:

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贵主和亲杀气沉,燕山闲猎鼓鼙音。旗分雪草偷边马,箭入寒云落塞禽。陇月尽牵乡思动,战衣谁寄泪痕深。金钗谩作封侯别,劈破佳人万里心。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诗中深深地寓含诗人对边防废弛、战祸将萌的忧虑。他的边塞诗中还有讽喻朝廷耽于享乐、赏罚不公的“谤书未及明君爇,卧骨将军已殁功”(《入塞二首》其一),“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入塞二首》其二);有描绘沙场艰苦、战争惨烈的“阵云黯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入塞二首》其一),“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入塞二首》其二)等,将边塞军中生活的方方面面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风格悲凉凄壮。其七绝《吊边人》诗,尤为后人传诵:

杀声沉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大战后满是尸体的战场、营房中焦急等待的战友、战场上累累的枯骨、千里之外不知死讯的家人,一幅幅画面组接起来,将战场的凄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两两相应的对比,又产生出悲凉、凄婉的艺术效果,饱含着诗人对战死沙场的士兵及其家乡亲人的无限同情。

杨慎《升庵诗话》评其《吊边人》云:

此诗亦陈陶之意,仁人君子观此,何忍开边以流毒万姓乎![3]

又评其《入塞诗》云:

唐沈彬有诗二卷,旧藏有之。其《入塞》诗云:“年少辞乡事冠军,戍楼闲上望星文。生希沙漠擒骄虏,死夺河源答圣君。鸢觑败兵眠血草,马惊冤鬼哭愁云。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此言尽边塞之苦。[4]

沈彬的边塞诗,继承了盛、中唐边塞诗的部分传统,但更显得低沉悲凉,染上了日落西山的时代色彩。

注释

[1]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2]陆游:《陆放翁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3]杨慎著,王仲镛笺证:《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4页。[4]《升庵诗话笺证》第335页。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