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遗民诗人·“易堂九子”中的部分诗人
释义

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遗民诗人·“易堂九子”中的部分诗人

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遗民诗人·“易堂九子”中的部分诗人

严格说来,“宁都三魏”中的伯子魏祥(魏际瑞)不算遗民诗人(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明遗民卷,即未列入),但因为他属于“易堂九子”之一,故列入此节,特此说明。

魏际瑞(1620~1677),字善伯,号伯子,宁都人。为明末诸生,与弟魏禧、魏礼并称“宁都三魏”。原名祥,字东房,后改名际瑞。入清,其弟禧、礼皆弃诸生不应试,唯际瑞支持门户,独应试不改。举顺治十七年(1660)岁贡,以所得修脯济其弟之困。资敏捷,善强记,于兵、刑、农谷、礼制、律法,皆能穷析原委,遇难事剖决如流。家贫,游食四方,客幕于浙、闽、粤军中。客潮镇刘伯禄幕,禁旅围潮久不下,主兵怒,约城下之日尽屠之,祥力言于刘,刘叩头请之乃免。范中丞承谟抚浙,祥以旧交招入幕所,《施发善政》《蠲荒赈饥》诸疏,多祥所属草。康熙十六年,滇逆将韩大任踞庐陵,赣当事议抚之,大任扬言“非魏善伯至,吾不信”,时祥馆于总兵哲尔肯所,遂遣之。祥至家,其姊丘邦士妇泣劝毋往,朋友诸弟皆难之,祥太息曰:“此乡邦宗族所关也。吾不行,恐祸及;行而无成,吾身当之。”遂往,甫入营,官兵遽从东路急攻,大任疑其卖己,谓曰“先生来,将为贾林乎?抑效郦食其也?”祥无以应,犹以其雅度盛名,拘留之十月。大任变计走,降闽拔营之日,祥遂遇害[1],年五十八。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四(列传卷二百七十一)本传、《江西通志》卷九十四等。有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册录其《魏伯子文集》十卷(《宁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本,清道光二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重刻本)。

魏际瑞其诗,有的反映民生多艰的黑暗、苦难现实,诗风沉郁悲凉。如《猛虎行》:

夜宿螺石铺,皂隶纷捉人。此乡甲被虎,县官大生嗔。四邻不救护,纵虎而食人。四邻叩头答,小人身幸存。虎害甚于甲,大儿死樵采,兄弟死田亩。半夜发芦壁,床内攫老母。小人学射之,天幸获一虎。明日里正来,官府使问汝……又有寡母子,不肖被母笞。子缢母难罚,邻里已代之。得命宁惜财,汝何不三思?

写官府横征暴敛,里甲因为虎害却反而增加了猎虎的赋税,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从构思到语言句式,都有仿照杜甫《石壕吏》的痕迹。又如《将军行》,写本来是剿贼的将军却反而欺压百姓,把百姓逼得卖儿卖女甚至卖七十岁老母的地步,诗风激越悲愤。类似风格的还有《恩官行》等,反映现实较有深度。

作为兄长,魏祥出于周济和保护家族的目的而出仕新朝,与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出仕不同,所以既不影响人们对其人格的评价,也不影响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有的诗歌反映诗人兄弟之间手足情深,写得真挚感人。如《读冰叔和公诗文有作》《读易堂诸子诗寄怀两弟》《秋山夜月有怀易堂诸君子》《庚子仲夏送季弟之广》《知冰叔在扬州》《念及冰叔》《和公每信来辄多规益之语今久无信题此寄之》《送季弟》《清明日虔州却寄两弟》《寄冰叔和公》《登永平城晚眺有怀两弟》《重登燕子矶同季弟和公》《和公吾庐落成题诗一首》等,俯拾皆是。

魏祥诗歌的风格多样,除情韵婉转者之外,还有豪气奔放、富有气势者,如《秋风豪士歌》《冬猎篇》《海》《赠小李将军》《观猎》《五丁峡》《天门山》《采石矶》《金陵》《金山》等,诗如其人。兹举一例,以见一斑,《秋风豪士歌》云:

秋风一夜秋空发,星斗无声山欲桃。何人对此独欣然,一啸风前动眉发。古来豪士心不平,声名为重身家轻。十年磨剑光芒动,万里从军意气生。斗酒青天夜击铁,天涯大地同明月。丈夫得意死单于,安能荣辱分胡越?君不见赵有平原魏信陵,东西南北皆闻名。蛾眉俊骨尽乐事,岂论成城与倾城?

豪气纵横,是诗人内心情怀的一种表露。

魏禧(1624~1680),字冰叔,号叔子,一号勺庭,宁都人。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称“宁都三魏”。明末弃诸生。顺治四年(1647),弃科举,从姐夫邱维屏学古文。随父兆凤结庐金精山翠微峰,与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及兄祥伯子、弟礼季子共九人为“易堂学”。当时曾灿兄曾畹盛才名,号“二曾”,以籍宁夏不能参加。祥亦时出佐大帅戎幕,迹介出处之间。禧才学尤高,堂中人以竹林山王待之。八人皆岩处,躬耕以自食,束修砥行,读书论古。名公卿闻其名,愿见之,弗往,独与沉沦穷约者游。其为文,日益有名于天下。江右自欧阳、邹、魏,祖阳明,讲性学;陈、艾依“复社”,工帖括,声力气焰,学者影从。易堂起,而以古文实学为归,风气为之一振,由禧为领袖之故。议者谓禧淹通史学、经学,其所未遑,禧亦自言不敢依附程、朱,谬为精微之论。康熙元年(1662)起,先后四次游历大江南北,结交高士,最后到无锡时,得兄遇害噩耗,速归,不复远游。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禧在举中,以疾辞,郡县督趋就道,有病勉强行事,至南昌医药累月,称病笃,放归,卒,年五十七。生平事迹见《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五十六、《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二等。有《文集》二十三卷、《诗集》八卷、《左传经世》若干卷,《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至5册录其《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魏叔子诗集》八卷(《宁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本,清道光二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重刻本)。

其诗,虽不及其古文有名,但有些诗也颇有特色。乐府诗如:

七日五日阻北风,江头白浪高于篷。中秋夜泊华阳镇,琵琶琥珀声瑽瑽。月高鸡啼天不曙,官舩吹金起击鼓。不闻江上人语声,惟闻满江动樯橹。北风渐软江水平,高帆一一出前汀。估人利涉争及时,何能熟寝待天明。披衣出舱我看月,波黑天低光明灭。梦中每爱放江船,月落空江鸣鶗鴂。(《早发华阳镇》)

高邮城外水连天,高邮城下齐泊船。城里有人持书至,船上反侧不成眠。舟子三更起理楫,送我独上堤头立。五尺以外皆波澜,仆夫趁月负我涉。芦中老父起呼豨,问汝半夜欲何为。逡巡借得墙外坐,泠泠风露沾我衣。身寒背倚湿芦苇,腹饥口嚼干莲子。西头之月不肯落,东头之日不肯起。须臾人说开重门,短衣垢面揖黄君。(《揖黄君篇》)

裘君弘评曰“二首设色,景如画中,清空一气,又如话也,竟是唐人乐府神境”[2],颇有见地。继承唐人乐府传统的诗,还有《卖薪行》《从征行》《入郭行》《出郭行》《孤女行》《孤儿》等,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明末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诗风古直质朴,沉郁悲愤,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实学”精神。

七律非其所长,但时有佳作,如《宋牧仲使君留饮书斋即席有作》:

秋晩寻医过赣江,使君迟我读书堂。风吹北院清歌隔,雨洒东窗夜话长。兰簿交新浑似故,橘盘坐久不闻香。最怜出语关民瘼,手把醇醪未忍尝。

诗酒酬唱之际,仍不忘关心民瘼而“醇醪未忍尝”,感情真挚,清新质朴。

表现其遗民情结的诗不少。如《吊杨廷麟墓》:

两岸蓼花红有泪,一江秋水澹无声。孤魂最是难听处,盍旦枝头彻夜鸣。

以自然景物寄托杨廷麟的亡国哀思,借以明志。又如《登雨花台》: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林。牛羊践履多新草,冠带雍容半公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以故园荒凉、山河破碎、旧臣失节等写故国之思,悲痛哀婉,一诉于诗,令人欷觑不已。

魏礼(1630~1695),字和公,号季子,宁都人。与兄祥、禧齐名,称“宁都三魏”。少于禧六龄,父命禧授之书,笞骂亦乐受,曰“叔兄爱吾也”。比弱冠,更刻苦自励,学日进,两兄俨然以畏友待之。既弃诸生,乃益事远游,历闽、广,渡海达琼崖,北抵燕京,返辙夷门,过洛阳,南浮汉沔,入秦关,涉伊水,经凤滁道中,足迹几遍天下。所至必交其贤豪,寻访穷岩遗佚之士,尝省故人于韩城,往观砥柱三门,闻道人彭荆山居华山,绝崄直上四十里,手铁索、蹋飞磴访之。后归乡,教“易堂九子”之后辈。性慷慨,所得金施与,辄散尽。乔居翠薇峰之顶,榜曰“吾庐”,更以自号。年六十六卒[3]。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四、《江西通志》卷九十四、《明诗纪事》第六册第三一九五页等。有《魏季子诗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5至6册录其《魏季子文集》十六卷[4]

其诗,清代宋荦撰《西陂类稿》卷四录其《宋牧仲使君邀集城南精舍》,《明诗综》录1首,《明诗纪事》录7首。诗歌多纪游写景及反映社会黑暗、民生苦难之作,如《平西道中》写官兵恣意抓捕百姓的现实,辞朴意深。《再到岭南诗》反映岭南冤狱众多的黑暗现实,前人评曰:“季子五言古诗,辞朴而意深。彭躬庵论其《再到岭南诗》一章,诵之惨怛,过于《舂陵行》,洵为知音。”[5]又如《海淀(李氏旧园)》:

但剩颓垣在,犹闻绕径香。藕花知旧恨,菱叶满横塘。石落洞门闭,畦宽云水长。纷纷歌舞日,种得此凄凉。

借旧园的荒凉写故国哀思,沉痛哀婉,体现了遗民诗的特色。借纪游写景抒发遗民情怀的,还有《嘉禾道上》《燕邸偶作》《舍舟行洞口岸》等,情寓景中。此类写景述怀诗,有不少句子颇见锤炼之功,如钱林所说“和公诗若‘高竹露初下,寒花香未分’,‘孤云秋正渺,双雁远相随’,‘落魄远行客,风烟何处村’,‘烟月虚遥夜,溪山带早秋’,与唐人近,伯子、叔子不能及也。”[6]而《宋牧仲使君邀集城南精舍》云:

爱避繁华境,招提作胜游。高僧殊磊落,名士足风流。地僻难消暑,心闲易得秋。使君饶逸兴,不减庾公楼。

写城南佛寺的邀约,咏唱高僧、名士的磊落、风流,表达闲逸情致,学韩愈而有散文化倾向。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宁都人。崇祯中诸生。先与临川陈际泰、罗万藻、宁化李世熊、同邑邱维屏为文会。后入翠微,与魏禧兄弟为易堂交,腾蛟最长,诸子皆兄事之。别居三巘峰,以经学教授,终其身不出,年六十卒。生平事迹见《江西通志》卷九十四、《江西诗征》卷六十四。有《周易剩言》,《豫章丛书》录其《半庐文稿》二卷、《诗稿》一卷(宁都李氏家藏稿本,民国八年刊,《丛书集成续编》第152册影印)。其诗,《江西诗征》录1首,《清诗纪事初编》录5首,《清诗纪事》录4首。《惜春辞十五首》,兹录一首,可见一斑:

梨园弟子特欺满,不扮新官扮旧官。任汝啼来任汝笑,逢场莫作等闲看。

诗题与诗歌乍看无甚关联,“惜春”似为比兴寄托。借梨园弟子装扮旧官之戏,实则写伶人的故国之思,而诗人又借伶人寄托自身的怀抱,故云“莫作等闲看”。《金精山》:

项羽弑义帝,衡山固首戎。神仙自忠孝,岂为悦己容?虞歌尽垓下,戚舞归厕中。此女独不嫁,魂魄为雌雄。至今祀金精,直与黄石同。

以山为描写对象却不侧重写景,而是侧重议论。“项羽弑义帝”“虞歌尽垓下”均有所指,颇有深意。

另外,反映现实的诗如《从军行》,写一个年轻农民在朝廷没有征兵的情况下,不顾父兄的阻拦,主动上战场,结果抛尸旷野,反映了“屠毒遍乡邑”“原野骨纵横”的惨痛现状。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云:“李腾蛟……诗不多,不标榜家数,而有精悍之色。”所言不无道理。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达生,号躬庵[7],又号晦农。南昌人。少有隽才,受其父彭皙影响,颇重名节。及长,好谈经济,慕漳浦黄道周为人,襄粮走谒。及道周系狱,为之倾身营救。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参扬州史可法幕,辞归。唐王隆武(1645~1646)时,曾官湖东道,后转湖西道。兵败,徙家宁都,与魏禧辈读书金精山之易堂,为“易堂九子”之一。诸人各以名节、诗文相砥砺,士望尤重躬行,务实学。四十年间常出游,亦有意结交伟人豪杰,以恢复天下为志。邓之诚言:“其诗所谓‘六十过头犹奔走,半为衣食半交友’。交友诚有之,衣食为托辞。”[8]后赍志以没,年七十四。生平事迹见《耻躬堂文集》所附陆麟书所作传、《清史列传》卷六六等。

士望善诗、古文辞,有《耻躬堂诗集》《耻躬堂文集》《春秋五传》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52册录其《耻躬堂文钞》十卷、《诗钞》六卷(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刻本)。其《自序》云:“得自所为文三百六十五篇,诗三十卷,手评司马光《资治通鉴》,自周秦讫五代二百九十四卷,《春秋五传》四十一卷,仅此而已。”[9]

其诗,《明诗综》录3首,《明诗纪事》录11首,《清诗纪事初编》录6首,《清诗纪事》录6首。诗以纪录其生平交游为主。其“诗文不依傍门户,勿假涂泽而意无不尽。自序其诗,谓即年谱交谱游谱,故事无不具,几于字字皆史。《感旧诗》一千七百余言,述师友知戚二百余人,终于牖下者三十七人,余皆惨死。梁以樟称为甲、乙(即甲申、乙酉)以后第一篇诗史。盖惊心动魄,自昔所无矣”[10]。其五古《冬心诗》三十首,为明心见志之作,分析丧乱之由,“可以观其识解”[11],“恺切沉痛,皆中当时之症结,徒以时局大坏,虽豪杰有志之士,拮据赴难,无裨毫末”[12]。其七律或沉郁,或兀傲,皆有余味,有一唱三叹之妙,如《同祝仲立潇湘泛月》:

十载江湖秋梦多,月明谁共话烟波。忧来只与青山近,老去其如白发多。芳草同舟公子思,落花空谷美人歌。纷纷木叶辞前诸,独有西风恋黍禾。

举家国之思、身世之感融入一片月色之中,含不尽之思,神余言外[13]。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引梅伯言之语云:“诗兀傲有似山谷者,激烈之气则近放翁。”[14]

朱议霶(即林时益)(1618~1678),字确斋,明宁王裔孙,授奉国中尉。初名议霶,字作霖,与彭士望为友,居南昌。工书,通禅理,后改姓名,结庐宁都之冠石峰,佣田而耕。康熙七年,诏明故宗室子孙众多窜伏山林者,归还田庐,姓氏皆复其旧。而时益寄籍宁都久,弗乐归,宁都人亦习呼之曰“林确斋”。工书,喜为诗,晚又好禅,以疾故未尝一他适,颓然耆庞,见者目为老农、老僧,如是三十年卒。生平事迹见《江西通志》卷七十、《江西诗征》卷六十四。有《冠石集》,《豫章丛书》录其《朱中尉诗集》五卷、附录一卷,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15]

其诗,《江西诗征》录1首,《明诗纪事》录2首,《清诗纪事初编》录4首,《清诗纪事》录1首。诗歌反映乡野隐居的生活,诗风沉著朗畅,时露淡淡的故国之思。如《冠石峰》:

城西之石峰嶙峋,冠石之冠古制存。初以力耕久为客,时因避乱还成村。窗间无数桂花叶,屋里一株桃树根。山口竹林响清昼,远林归尽茶人。

写山间的景色和锄地种茶的活动,从“久为客”“避乱”等字眼可窥见其故国之思。又如《自宁都城陟岘》:

迢递出城郭,霜烟闻暮钟。人行古细路,屋在此高峰。煮粥呼寒女,歌诗对小童。不须疑外物,已有白云封。

写山居的环境和儿女绕膝的亲情,最后表达不必怀疑自己有利欲功名之心,对隐逸生活早就习惯了。断绝功利之念而甘心隐逸,正是诗人遗民情怀的体现。再如《下桥》:

侵晨怀刺出西关,每到长桥意自闲。两岸人家齐种树,一溪流水曲依山。下船舂米先冬办,傍屋犁田入夜还。直欲此间成小筑,忧时复恐徙家难。

隐逸生活之乐溢于言表,只是从“忧时”一语中才透露感伤气息。魏禧称:

中尉酒后亦往往悲歌慷慨,见精悍之色。近十余年益隐畏,务摧刚为柔,简朴退让,使终身无所求取于人,无怨恶于世,虽子弟行以横非相干者,勿与较也。晚又好禅,尝素食,持经咒,尤严杀生戒……诗于杜为别出,人咸推服之。[16]

从中不难看出,诗风的形成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及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释

[1]《江西通志》卷九十四“魏祥”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裘君弘:《西江诗话》卷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699册,第603页。[3]《江西通志》卷九十四“魏礼”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宁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重刻本。[5]钱仲联:《清诗纪事》引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语,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37页。[6]陈田:《明诗纪事》,第3195页。[7]据《江西通志》,“葊”乃“庵”的古字。《明诗纪事》等均作“字躬庵”。[8]《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彭士望”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9]彭士望:《〈躬耻堂文钞〉自叙》,《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五十二册,第4页。[10]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彭士望”条,第210页。[1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彭士望”条,第210页。[12]陈田:《明诗纪事》,第3208页。[13]傅璇琮:《中国诗学大辞典》“彭士望”条(王学泰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3页。[14]钱仲联:《清诗纪事》第一册,第268页。[15]清魏元旷撰校勘记,清胡思敬撰续记,宁都李氏家藏原稿本,民国四年刊,《丛书集成续编》第171册影印。[16]魏禧:《朱中尉传》,《丛书集成续编》第17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03页。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