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张道勤《岳坟》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张道勤《岳坟》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张道勤

中原十载拜祠堂, 不及西湖山更苍。

大汉天声垂断绝, 万方兵气此潜藏。

双坟晚蟀鸣乌石, 一市秋茶说岳王。

独有匹夫凭吊去, 从来忠愤使人伤。

黄节

此诗作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八月间,时作者三十六岁。

黄节生当清室末叶,亲眼看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腐朽的清政府步步退让,“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光绪朝东华录》)他感到要挽救民族的命运,必须推翻清王朝,故自弱冠起,就产生了强烈的排满思想。首联“中原十载拜祠堂”,就是记述他十年前游历中原,带着沉重的忧国之思两谒朱仙镇岳王祠的情形。朱仙镇是岳飞大破金兀术,准备长驱中原直捣黄龙府的誓师之地,也是赵构、秦桧阻止岳飞进兵,一日下十二金牌,令岳飞痛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回师之地。民族危难之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最能激起诗人衷心的仰慕,故诗人两谒祠堂赋诗凭吊,徘徊瞻顾,不忍遽去。但朱仙镇的拜渴,不如西湖岳坟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更深:此处山苍水碧,是忠骨掩埋处。此处一草一木,仿佛都带有着历史的真痕,更能深深地触动诗人的心扉。不惟如此,十年来,八国联军残破京城,敲榨巨额赔款,日俄争夺东北,英人侵入西藏,民族日见沉沦,河山更为破碎,对民族英雄的渴慕与怀念又怎能不更甚于往日呢?“不及西湖山更苍”,这乍似脱口而出的环境感受里,浓缩了诗人纷纭的历史回顾和深沉的时代感伤。

颔联“大汉天声垂断绝,万方兵气此潜藏。”“天声”犹言声威,语出《后汉书·窦宪传》班固燕然山勒铭序中“振大汉之天声”句。民族英雄岳飞是能威加四夷的南宋爱国将领,但为昏君佞臣所害。后来国运日蹙,命脉不绝如丝。唯有忠魂之侧,尚有万方兵气潜护;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到大汉民族尊严不可凌辱。联想到满清贵族入主中土已二百多年,政权之腐败较赵构朝尤甚,洋人交相入侵,大汉天声濒临断绝,来此凭吊,怎能不百感交集!诗人多么希望象岳飞这样叱咤风云的英雄再世,横扫四夷,重振民族声威啊!

颈联:“双坟晚蟀鸣乌石,一市秋茶说岳王。”英雄长已矣,夜晚,在凄清的乌石峰下,英雄父子的坟墓边唯有寒蛩嗦嗦悲鸣。人们自然没有忘记岳飞,但只是在门前茶肆作为历史故事来谈论,有谁能把英雄的抗金事迹同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呢!据《宋史》,岳飞解除兵权后,与子云同时被捕遇害。今两坟相倚,同在栖霞岭乌石峰下。岳飞死后,至宁宗朝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尾联:“独有匹夫凭吊去,从来忠愤使人伤”。“独有”二字,道出了诗人来此凭吊,并非与常人一样,只是发思古之幽情,瞻仰一下历史遗迹,而是怀有深沉的伤今内容。“匹夫”,作者自谓。“从来忠愤使人伤”,是诗人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感慨。《宋史·岳飞传》:“飞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忠”是忠君,“愤”是愤奸臣误国,愤昏君不明,愤河山未复,自己力图报国而有志难伸。然“卒以此得祸”,这是令诗人感到痛伤的。在岳飞看来,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恪守精忠报国之义,始终不渝。岂知君主与国家并非一体,“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宋史》语),其人又何爱国之有!忠实于此人,怎能不屈心而抑志!“共惜忠君违爱国”(《过大梁朱仙镇岳王祠》)是作者的见解也是高于古人的地方,但诗人不忍直接批评,只是用“共惜”、“使人伤”,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惋惜之情。联想诗人所处的时代,慈禧太后老而不死,靠出卖民族利益苟延残喘,如此败类不加扫除,中华民族何由振兴!因而这“使人伤”,实际也是诗人反清爱国思想的表露。

此诗慷慨凄怆,是黄节的代表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