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张文潜 欧阳少鸣《水调歌头》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张文潜 欧阳少鸣《水调歌头》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张文潜欧阳少鸣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限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程珌

自靖康之难以后,对收复失地的企望,对金瓯残缺的深深遗憾,几乎成了南宋词坛最重要的主题。程珌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人的爱国词作。

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相传是唐朝李德裕所建。多景楼即在甘露寺内,为乾道六年(1170)陈天麟重建。作者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江北淮河,涌上心头的是对大好山河沦丧敌手的深深慨叹:“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中原大地本是大一统的,而今却地分南北,金瓯残缺。一个“竟”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极度愤懑和无限感慨。于是,尽管“楼前多景”,却引不起作者的雅兴,因为他心中郁结着“中原一恨”。作者似不愿深究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而用“杳难论”三字带过。其实,当时南宋统治者主和投降是尽人皆知的,无需明言。这里是以含浑之语遣责了南宋统治者。接下“却似”三句,以眼前江景喻“中原一恨”。眼面前的长江洁白晶莹,宛转向东流去,突然出现了两点孤山,使之白璧有瑕,水晶有疵。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作者惋惜、沉痛之情。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湎于“恨”与遗憾之中,末二句“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词势于压抑中一振,作者要借围鞭策雷霆的力量,把两点孤山驱赶到遥远的昆仑山下去,使有疵的长江得以重放异彩。表达了作者定要“重新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举,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下片开首叩题。“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兵冶处”,铸造兵器之处,按《晋书·祖逖传》传:祖逖北伐,“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这就照应了题中的“望淮”。按说从江南多景楼上是望不见淮阴的,然而作者居然写它“俨然存”,这就透露了作者的用意:是以此表明他主张象祖逖那样抗战北伐,收复失地,首先要加强武备,积蓄力量。接下直接提出:“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收复失地是顺应人心天意的,然而尚缺少象祖逖(宇士雅)、刘琨那样志在收复中原的爱国志士。刘琨是西晋末年镇守北方的大将,后来被害。当时主张报国的志士大有人在,只是南宋统治者却排斥、甚至迫害他们,而重用主和派。作者在这里用反语说“欠”,而且用“止”字加以强调,慨叹朝中无人。接下又提出:“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顽石”,即“很石”,又作狠石。苏轼《甘露寺》诗自注曰:“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狠石,云诸葛亮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论曹公也。”“隆中一老”,指诸葛亮。这几句是说要熟悉掌握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还要有象诸葛亮般的战略家、指挥家。以上是作者对抗敌收复失地的三方面看法。三点具备后,那么,“孟夏正需雨,一洗北尘昏”,宋师挥戈北伐,有如盛夏降甘霖,定能荡尽敌尘,收复中原。结尾雄浑有力,表现了必胜的信念。

这首词上片侧重写景抒情,下片侧重借景、用典议事,一变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格式。词中写景、抒情、用典、言事均不离眼前长江与远处淮河,处处照应题目,又与“中原一恨”相连,构思缜密,安排巧妙,全词洋溢着慷慨激昂之气。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