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专著。明沈宠绥(生平见《弦索辨讹》条)撰。此书乃是沈氏继《弦索辨讹》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曲学专著。《度曲须知》论北曲而兼论南曲,主要阐明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及技巧方法。《弦索辨讹》示范多而说明少,此书则对各项问题均作阐述。沈氏“醉心声歌”,且“稽韵考谱,津津不置。遇声场胜会,必精神寂寞,领略入微”(颜俊彦《度曲须知序》),故沈氏于声音之道,多所创见,“雅有神解”(沈标《度曲须知续序》)。此书中,沈氏在深入而详明地阐明戏曲演唱中有关念字的格律、技巧与方法的同时,还论述了戏曲声腔的源流及弦律存亡问题,诸如在“曲运隆衰”一章中,他概述了戏曲的源流及演变,他认为北曲之消亡乃是在入明之后,“世换声移,作者渐寡,歌者寥寥,风声所变,北化为南……而词既南,凡腔调与字面俱南……腔则有‘海盐’、‘义乌’、‘弋阳’、‘青阳’、‘四平’、‘乐平’、‘太平’之殊派。虽口法不等,而北气总已消亡矣”。可见,“北曲”正是在“南曲”产生、发展中逐渐消亡的。沈氏对魏良辅所创的“昆腔”的声腔特点做了总结,认为其“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确为的论。在《中秋曲品》一章里,沈氏提出了一个重要见解,他认为“从来词家只管得上半字面,而下半字面,须关唱家收拾得好”,所谓“上半字面”,乃是词家作曲时考定平仄、宫商,而“下半字面”则是歌唱者的“收音”,亦即“字尾”。在《收音问答》一章里沈氏提出“凡敷演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这对演唱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沈氏在《宗韵商疑》一章里还提出“凡南北词韵脚,当共押周韵;若句中字面,则南曲以《正韵》为宗……北曲以‘周韵’为宗”的主张,亦颇有价值。
今存明崇祯十二年原刻本、清顺治六年与《弦索辨讹》合印本,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