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长亭怨慢》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编年】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卷三:“此亦合肥惜别之词,原引《枯树赋》云云,故乱以他辞也。词无甲子,陈《疏》(五)定为‘辛亥(1191)春,自合肥东归忆别所作。’兹从之。”
【汇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二:(“树若”二句)人言情,我言无情,立意壁绝。
许昂霄《词综偶评》:“是处人家”四句,先言别时之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借树以言别时之情。阅人既多,安得尚有情耶?一笑。“此”字借叶。“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别后。何记室诗:“日夕望高城,缈缈青云外。”“韦郎去也”四句,望其早归。韦皋与玉箫别,留玉指环,约七年再会,以其地在江夏,故用之,后遂沿为通用语。“算空有并刀”二句,总收。
先著《词洁辑评》卷四:“时”字凑,“不会得”三字呆,“韦郎”二句,口气不雅;“只”字疑误,“只”字唤不起“难”字。白石人工熔炼特至,此一二笔容是率处。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白石《长亭怨慢》,小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孙麟趾《词径》:路已尽而复开出之,谓之转。如:“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丁绍仪《听秋声跋词话》卷十三:姜白石《长亭怨慢》云:“向何处,阅人多矣,不会得青青如许。”“处”作“许”,“许”作“此”,《词律》误谓“此”字借叶。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缠绵沉着。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白石《长亭怨慢》云:“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白石诸词,惟此数语最沉痛迫烈。此外如“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又“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皆无此沉至。
陈锐《袌碧斋词话》:姜白石《长亭怨慢》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王碧山云:“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似觉轻俏可喜,细读之毫无理由。所以词贵清空,尤贵质实。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颇有桓司马江潭之感。虽似怨别之辞,而实则乱愁无次,触绪纷来。凡怀人恋阙,抚今追昔,悉寓其中。首言春望景物,即紧接以“暮帆零乱”句发挥本意。望接天帆影,其中思妇离人,不知凡几,何忍入愁人之眼。惟亭树则冷漠无情,虽长年送尽行人,而青青依旧,与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皆伤心人语。下阕言举目河山,高城阻绝,望远而兼有“浮云蔽日”之感。以下叙离情,临歧片语,历久难忘,凝望早归而托言红萼,以雅逸之笔,致缠绵之思,犹《楚辞》之山间采秀,怅公子之忘归,深人无浅语也。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麦丈云:浑灏流转,夺胎稼轩。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况,情意亦厚。首句从别时别处写起。“远浦”两句,记水驿经历。“阅人”两句,因见长亭树而生感,用《枯树赋》语。“树若”两句,翻“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措语亦俊。换头,记山程经历,文字如奇峰突起,拔地千丈。乱山深处,最难忘玉环分付,“第一”两句正是分付之语,言情极真挚。末以离愁难消作收。下片一气直贯到底,仿佛苏、辛。
吴世昌《词林新话》:白石《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深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有以为此词首三句即东坡“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其实二者不同。苏语乃《楚辞》化出,着重在“尔何怀乎故宇”,此则云所以泣不成声也。又上结反用李商隐《咏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青青如此”,“此”字出韵,故汲古阁本以“日暮”属上片。下片“玉环”应作“玉箫”,“玉环”可误解为杨妃矣。“怕红萼、无人为主”,谓怕有力者强娶她,无人为主拒暴也。
【附录】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三:《长亭怨慢》,首句向皆协韵。太史有自题《杨柳岸图》一阕,独不协,题注云:“依白石中吕宫调。按词源,道宫是一字结声,若折则带尺一双声,即犯中吕宫。考《白石旁谱》,换头及尾结皆用一五,而第一句用尺,非韵也。玉田从之是矣。”词云:“又听到栖鸦时节,冷雨疏枝,秋声来骤。送别年年,乱条攀尽忍分手。销魂短艇,早催度河桥口。柳纵有青时,却不管、离人消瘦。马首。怅残阳千里,倦向西风沽酒。一丝影里,已换了暮蝉亭堠。问那处、夜笛楼头,恐归去、绿阴非旧。但月晓风尖,付与莺僝蝶僽。”按此调为白石自度曲,首句絮字是韵,宋词协者居多。玉田诸作亦有协有不协。太史谓白石旁谱换头尾结皆用一五,而首句用尺,以为非韵之据。要知此词协韵处,并不皆注一五,似未足凭也。且此词首句如改节作候,既协正韵,意义亦通。至所引词源道宫数语,专正结声之讹,与首韵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