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野草》原文与翻译、赏析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 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 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 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 他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 “长期抗战” 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1940年
【鉴赏】 《野草》这篇精劲凝练的散文名篇,是夏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为在桂林出版的进步杂文刊物《野草》撰写的发刊词,它另有一个标题《种子的力》。作品创作的当时,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民党采取不抵抗主义,步步退让,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野草》这篇作品,借用植物种子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作为人民大众爱国抗战的伟大力量的象征和托喻,激励人民增强自信心,依靠自身的顽强坚毅的拼搏,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国家民族解放的最终胜利。
作品中先讲了两个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人们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结果许多答案都不对,接着文章才点出: 力量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何以见得呢?于是又讲了第二个故事: 学者用尽了一切办法都分解不开的人的头盖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却能把它完整地分开。在这两个故事的基础上,作者又把他的意思延伸开去,举出了竹笋和小草冲破艰难险阻顽强生长的情景,进一步说明种子力量之大。下文更进一层地指出这种力量的性质是生命力,而生命力是不可阻挡的力,它是一种 “长期抗战” 的力,具有弹性,能屈能伸,有坚强的韧性,不达目的决不止息。这里就用同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在无形中把种子的生命力与当前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坚韧的力联在了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抗战民众的崇敬和热爱。作者最后特意指出: 种子唯其不落在肥土而落在贫瘠的瓦砾中,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需要为生存而艰苦奋斗,它才会有这样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它也才能对温室里的花朵表示自己的骄傲和自豪。文章意蕴的表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人联想,发人深思,既生动又深透,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作品以野草为颂扬对象,其蕴含是十分深刻的。古往今来,颂花者多,赞草者少。古代只有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最为脍炙人口,但仍不免有凄婉之情。夏衍这篇《野草》 以循循善诱的笔法,深刻地向读者揭示了一条真理: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得救,中国人民的前途,靠那些达官贵人是不行的,他们是玻璃棚中的盆花,经不起任何轻微的风暴; 而只能寄希望于“野草”,也就是在艰苦中磨炼成长,具有百折不回的顽强生命力的、深深扎根于大地的亿万普通劳动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国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是危难中的中流砥柱。
这篇散文,叙述有序,议论精当,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思想深刻,高扬爱国主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