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用韵《借山川点化》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茫茫奔窜,如鱼龙失所;碌碌因人,等鸟鼠同穴。借山川点化。(何焯《义门读书记》)
【诗例】
秦州杂诗 (其一)
杜甫
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解析】
何焯所说的“借山川点化”,实际上是处理咏物与抒怀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法,或者说是一种暗喻的方式。即表面上咏歌山川,实际上借此抒发诗人的人生感受。依据所举的《秦州杂诗》中“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就是如此。《秦州杂诗》写于乾元二年(759年)。这年秋天,关中一带久旱无雨、灾荒严重,为求生计,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一职,西行翻过陇坂,去投奔在秦州东柯谷的从侄杜佐。一路上写了20首诗记叙旅途经历,抒发颠沛流离之中伤时忧国、愁苦困顿之情,总名为《秦州杂诗》,“水落”二句出自第一首。
诗的首联写赴秦之由,次联叙入秦之难,三联描秦地山川,尾联白客秦心事,何焯说的“借山川点化”指的是第三联“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两句。“鱼龙”,水名,今名北河。据《水经注》:“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龙而莫敢采捕,因谓之鱼龙水”。“鸟鼠”,山名,在甘肃渭源县,因山中有鸟鼠同穴的怪现象,当地人称为“鸟鼠山”。这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秦地山川:夜晚到了,鱼龙川的水显得如此清浅;秋天到了,草木凋零的鸟鼠山变得空荡荡的。实际上,诗人是借此抒发人生困顿、有志难伸的愤懑与愁苦。因为鱼龙变化,是中国古代人才风云际会的代称,现在水浅则鱼龙受困,无法遭际风云;秋来草木凋零,面对空山,鸟鼠将何以为生。诗中的鸟鼠、鱼龙由地名一变为本义上的鸟、鼠、鱼、龙,再引申为有志之士和饥馑之人,这两番变化就是所谓“借山川点化”:把地名、时令点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赋予它人生和政治的内涵更好地突出创作主旨,同时又浑然不见斧凿的痕迹,杜甫确是锻句炼义的高手。所以黄叔灿称赞说: “此二句不独属对工,炼句亦妙。”( 《唐诗笺注》)
“借山川点化”这种艺术技巧,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段。上述两句是借山川名称同音演绎,与此类似的还有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把地名、物产演绎为社会人生,借此以自伤:“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 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还有一种点化是借山川的社会背景来抒发自己感受。如杜甫的《绝句四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一写西岭、一写东吴,都是借此山川的背景来抒发诗人思亲怀乡、忧时伤乱之情。“西岭”,指岷山,当时岷山以西为吐蕃。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吐蕃东侵,隐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资治通鉴》)杜甫在《登楼》一诗中也发出这样的警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所以,“窗含西岭千秋雪”,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西南边防、吐蕃侵扰的担忧,同样地,“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流露了诗人急于离蜀、买舟东归的想法。在此之前,诗人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拟好了回乡的路线:首先向东,“即从巴峡穿巫峡”,再向北,“便下襄阳向洛阳。”据范成大的《吴船录》载,从成都城外的合江亭买舟东下,可以直达东吴,所以“门泊东吴万里船”实际上也是借山川点化,表达诗人思亲怀乡之情。与这种手法相类的还有中唐诗人韩翊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前者是借寒食之景来讽玄宗时杨氏一门专权,后者则借暮春野渡、舟横无人的萧散之景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落寞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