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作家论·聂夷中
(夷中) 少贫苦,精于古体。(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聂夷中,河南人。有诗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孙光宪谓有《三百篇》之旨,此亦为诗史。(蔡居厚 《诗史》)
夷中有《公子行》云:“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 去之为恶草。”又《咏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 子㔉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咸通十二年,高湜知举,榜内孤平者,夷中、公乘亿、许棠。夷中尤贫苦,精古诗。(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六一)
夷中字坦之,河南人也。咸通十二年礼部侍郎高湜下进士,与许棠、公乘亿同袍。时兵革多务,不暇铨注。夷中滞长安久,皂裘已弊,黄粮如珠,始得调华阴县尉,之官惟琴书而已。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适值险阻,进退维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讽刺,亦有谓焉。古乐府尤得体,皆警省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辛文房 《唐才子传》 卷九)
聂夷中诗,有古直悲凉之气,但皆窃美于人。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诗也,但改一“田”字,上加以“父耕原上田, 子㔉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又如“生在绮罗下”、“君泪濡罗巾”,本东野 《征妇怨》,移其次篇后四语于前,前篇则删前四句,第改“绿罗”为“绮罗”、“千里”为“万里”,“罗巾长在手”、为“今在手”,“今得随妾身”为“日得随路尘”、“如得风”为“如烟飞”。至“欲别牵郎衣”,则直用无所更定。(贺裳 《载酒园诗话》 卷一)
其源出于王无功、储太祝。结思沉漉,但未苦吟。田野诸诗,托情讽谕,亦有古谣谚之风。取在晚唐,犹称作者。(宋育仁 《三唐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