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后汉书《王景传》译文赏析
释义

后汉书《王景传》译文赏析

王景传

【题解】

王景,东汉水利专家。汉平帝时,黄河决口,在汴渠一带泛滥了六十多年,兖、豫二州多遭水患。永平十二年,由王景指挥治理黄河。他与助手王吴勘察地势,开凿山阜,采取筑堤、修渠、建水门等措施,使“河、汴分流”,起到了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等巨大效益。此后,黄河八百年间没再决堤,使得黄河两岸人民生活得以长期安定。这篇传记介绍了这位水利专家的生平事迹,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原文】

王景字仲通,乐浪诌邯[1]人也。八世祖仲,本琅邪(琊)不其[2]人。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道病卒。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3],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墕(堰)流法[4],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注释】

[1]乐浪诌邯:在今朝鲜平壤西北。

[2]琅琊不其:治所在今山东崂山西北。

[3]沈深:为人深沉。沈,通“沉”。伎艺:技艺,技术。伎通“技”。

[4]堰流法:即在低洼地修筑水库的方法。

【译文】

王景,字仲通,他是乐浪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他的八世祖王仲,原是琅邪不其(今山东青岛、不其一带)人。王仲喜欢道术,懂得天象。诸吕作乱时,齐哀王刘襄策划发兵,多次向王仲请教。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时,想要他担任军师。王仲害怕遭祸,就乘船东渡大海,逃到乐浪山中,就此在那里安了家。王景的父亲王闳,做过郡的三老。更始失败后,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为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王遵到辽东,王闳与郡府决曹史杨邑等人一起杀了王调,迎接王遵。天子便将他们都封为列侯,唯独王闳辞让官爵。皇帝很感惊奇,召他进京,谁知他在路上病逝了。

王景从小学习《周易》,接着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他又喜欢天文数术一类的事,所以性格深沉,擅长的技艺很多。司空伏恭召他到府中任职。当时有人荐举王景能治水,显宗下诏书要他与将作谒者王吴一道修建浚仪渠。王吴采用王景提出的低坝挡水的办法,才不再有水害。起初,在西汉平帝的时候,黄河、汴水决口,冲坏河堤,没来得及修治。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已经很久了,天天为害,济渠淹了几十个县。花些钱治水,取得成功并不困难。最好改建河堤,使百姓安定。”

【原文】

书奏,光武帝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逡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帝得此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它役,不先民急。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5]。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6],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驾车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注释】

[5]形便:方略,方法。

[6]绩:应作“碛”。砥碛,指河中的沙堆、石头。

【译文】

奏章送上去,光武帝立刻派去士卒。正筹划治理黄河的事,浚仪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武帝年间,人口众多,都沿着河堤开垦种植,而瓠子河决口,已有二十多年,不会立刻就阻塞的。现在人口稀少,田地广阔,虽然没有治理,灾患还可以承受。而且又经过战争,现在又兴动劳役,劳苦和怨恨一旦多了,百姓无法承受。最好等稳定的时候,再讨论这件事。”光武帝看到这个意见就取消了治水的事。后来汴渠东流,越来越大,而水闸原先所在的地方,都已经到了黄河中间。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认为朝廷经常兴动其他劳役,而不先考虑百姓最急的事情。

永平十二年(69),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于是便召见王景,询问治水地理形势和便利条件。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灵敏迅速,皇帝很欣赏。又由于他曾经治理过浚仪,就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币布帛衣服物品。夏天,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到千乘(今山东博兴)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测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闸,使得水流能够来回灌注,不再有溃决之害。王景虽然尽量节省民工和费用,但是开支还是数以万计。第二年的夏天,水渠建成了。明帝亲自巡视,下诏书要靠黄河的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一如西汉的制度。王景由此知名。王吴和从事掾史们都增加一级官爵俸禄,王景则连升三级成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他跟随明帝到东部巡视,到达无盐时,皇帝称赞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一职,赐给他车马、细绢和钱币。

【原文】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着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

初,景以为《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错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云。

【译文】

建初七年(81),王景调任徐州刺史。在这以前杜陵人杜笃向皇帝进献《论都赋》,想使都城迁往长安。上了年纪的人听说以后,都萌动怀念故土的想法,一个个深情地长时间地向西遥望。王景认为宫室宗庙已经建成,迁都恐怕引起民众的疑惑。恰逢当时出现神雀等各种祥瑞,就写了《金人论》赞颂洛邑的华美和天人相应的祥瑞,文章有很多可取之处。

建初八年,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在他到任之前,庐江的百姓不知道用牛耕地,造成土地肥力有余而粮食经常不够的现象。郡的边界上有楚国相孙叔敖所修的芍陂稻田。王景于是率领督促官吏和百姓,重新开垦荒芜的土地,教百姓用犁耕地,这样开垦的田地比原有土地增加了一倍多,郡内的粮食丰盛充足。于是将诫命刻在石头上,使百姓知道一般的禁令。另外,他引导百姓养蚕织布,给他们制订法规,将法规全部刻在乡间亭子上。庐江还流传他制订的条文。王景在官任上去世。

最开始的时候,王景认为《六经》所记载的,都有卜筮,做事情都蓍龟求卜,然而群书所说的吉凶不一致,于是整理各家数术方面的书籍,及建墓造宅的禁忌、阴阳风水、占星之类适用的部分,编辑成《大衍玄基》一书。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