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早上出去晨跑,看见楼下的张姨正在和邻居抱怨,说孙子学习太累,睡着了,台灯还舍不得关。这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做妈妈的却在旁边徘徊,犹豫着该不该叫醒孩子。虽是路过听说,但是心里也不由得想起自己念书的日子。
我一直偏科,偏文厌理,这在我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时代是非常糟糕的。由于母亲早逝,我寄宿在爷爷家。那时候爷爷家的左边就是一所小学,两年制的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琅琅的读书声总是透过高大的院墙传入我的耳朵。我在院墙外一边玩耍,一边跟着学习,常常是教室里坐着上课的学生没有学会,我已经学会了。学校里的老师非常喜欢我,他们常常把我抱进教室去教育学生,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心。有的时候,干脆让我坐在教室里面,跟学生一起读书。小小的我就站在比我还高的桌子后面,开始了最初的学习生涯,也许我对文学最初的萌动便是从那时候树立起来的吧,直到现在,依然锲而不舍。
我的理科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大致的原因应该推到刚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刚盖新房,由于人手不够,父亲就让我一个人去地里干活,耽误的日子多了,数学和物理便有些吃力;又或许我本身对数学就没有多少爱好,所以成绩一直不甚理想,慢慢地兴趣也减了,直到现在,我对数学仍然很惆怅。倒是语文和英语一直名列前茅。如果我记得不错,我的英语老师曾经换了七个,这在当时是非常糟糕的做法,变动太频繁,每一个老师的发音也不相同,更有个别老师是先自学,然后再回来教我们。如果不是我一直坚持学习英语,我想现在谈起它,大概只有疏离了。
还记得高考前夕,我坐在自家的窗台上背英语,语法、句子及大段枯燥的课文就在我的脑子里来来去去,其实那里面更多的是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那时的我常常傻傻地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呢……然而,这些或许都是文学赐予我的丰富想象力。我良好的语文基础一部分源自父母,另一部分应该感谢舅舅。因为在当时鲜有藏书的农村来说,舅舅家可以说是书的海洋。只要一有时间,我就钻进舅舅家的书房里,不论是《红旗谱》还是《赵树理文集》,我都读得津津有味,所以那时候我不单语文基础知识好,作文也经常是班里的范文。毕业多年,每次同学聚会,同学对我印象最深的仍是我的作文。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激励吧。因为文字不单是枯燥的、文学的,更是浪漫的、水一般富有诗意,我愿意在文学的花园里流连忘返。
那时候高考还在七月,我每日起早贪黑,只为理想拼搏,每天要学到二十四点左右,由于没有母亲,第二天五点又要起床看书。常常是书还没有背完,自己就先睡着了,那白炽灯的光亮在夜里常常刺痛父亲的心,父亲总是悄悄起来替我把灯关掉。再后来,终于不负众望,在那个黑色的七月之后,我如愿到外地上学了。
而今又一个六月来了,尽管把高考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黑色七月”也成为历史中一去不复返的代名词,但高考仍然是横在我们心上的一块重石。愿若干年后,我们国家也可以用一种更有效、更自由的方式来代替高考。而那时我们所参加过的高考,才真正成为岁月绝响,成为我们这代人挥之不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