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他却不一定是个有能力的人。
而有能力的人中,那些最优秀、最拔尖的人才,当属具有创造力的人。
爷爷见过许多,也听说过许多有知识的人,却没能力,迂腐得可爱,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在你祖太爷那辈儿,房氏族门里,就有一个绰号叫“老状元”的,爷爷小时候也曾见过。据说他满腹诗书,对许多经史倒背如流,却木讷得很,刻板、内向,甚至有点笨拙,一辈子务农,不曾有任何建树,“老状元”成了人们取笑他的绰号。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人爷爷不止见过一个。按理说,在多年前,识字的人很少,有满腹诗书,本该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能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使自己平庸、困顿。
创造性能力,就是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平中见奇,能想到前人(或别人)未想到的东西,能做出前人(或别人)没能做出来的事情,尤其是在情急危难之时,有办法找到思路,解决问题。
有创造性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积极探索热情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喜欢琢磨,问个“为什么”。
苹果落地,是千万年来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只有牛顿,从这个自然现象中发现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充分显示了他非凡的创造力。过去小学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都是个性创造力的表现。
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墨守成规,喜欢独辟蹊径。
爷爷非常赞同海尔集团的一个创业理念:“不在于我自己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去整合别人的资源。”这句话的核心思想体现着非凡的创造力。有个流行在企业界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说有一个人跟一个贫困的农民说:“我给你儿子介绍个对象,她是世界首富盖茨的女儿,你同意吗?”农民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的儿子不但贫穷,而且连个体面的工作也没有,世界首富的女儿怎么会看上自己的儿子呢?那个人找到世界银行行长问:“我介绍世界首富盖茨的女婿做你的副行长好吗?”行长正想找机会寻求盖茨的支持,便一口答应。然后这个人又找到盖茨,说:“我介绍世界银行副行长做你的女婿好吗?”盖茨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有这样地位的人很合适,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当然,这是一个近于荒唐的寓言式的故事,但它在逻辑上有其合理的一面。难道这不是一次绝妙的“资源整合”吗?难道这不是“创造性才能”无中生有般的巧妙应用吗?
比如企业界里流行的“向和尚卖木梳”的故事:某公司为考察应聘员工的创造力,让三个应聘者去向和尚推销木梳,而且以七日为限。第一个人一把也没卖出去,回来说,因为和尚没头发,根本不梳头。第二个人回来,卖了十把,他说是自己费尽口舌让主持勉强买十把,用来给香客们备用梳理头发的。第三个回来说卖了一千把,而且后期还要陆续订货。原来,他与寺庙合作,在木梳上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作为吉祥物回赠给每一个香客,每天香客络绎不绝,几乎一天就需要几百把,而且那个寺庙香火因此更旺。你看,同样一件事,为什么结果不同?是创造性思维力的差异呀。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一起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世界事务的机构即后来的联合国。美国洛克菲勒财团闻讯后,果断用八百七十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偿赠给联合国,做联合国大厦的建设用地。对洛克菲勒家族这一做法,许多美国财团感到不理解,嘲笑这是蠢人的举动。精彩之处在于洛氏财团同时悄悄地把与赠地毗邻的大面积地皮以低价买了下来,待联合国大楼耸立起来,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结果,相当于数倍八百七十万美元的财富涌进了洛克菲勒财团。当别人都明白过来时,只能惊叹洛克菲勒的精明。应当说,洛克菲勒极具创意式的远见,为他出奇制胜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我们古人的“田忌赛马”、“西门豹治邺”、“草船借箭”等故事,也都充满创意的智慧。
有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联想,常常是能否形成一个精彩决策的前提之一。
举凡卓越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或者说,是创造力造就了卓越人物。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就极具创造性思维能力。他说的“一国两制”、“发展是硬道理”,就饱含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展是硬道理”,爷爷理解,这个“硬”,就硬在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条条框框,敢为人先,敢于为发展承担责任,承担风险,并且有思路、有得力措施,来改变现实。
当然,仅有良好的创造愿望远远不够,还必须和科学的思维结合起来。
创造性的智慧之花,必然要生长在知识的土壤上。创造力,绝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把过去的一切推倒重来,而是建立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辩证思维,对已有知识活用、融合、反诘、借鉴和研发,从而获取新的灵感,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想象,并通过大量的、艰苦的、反复的摸索、实践来完成的一种调整和升华。
从道理上说,没有丰厚的知识做前提,创造力便是无源之水。但是,创造力往往又不是“丰富经验”的产物,而是更需要突破经验“桎梏”的想象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力飞翔的翅膀。没有想象力,人类哪来的飞机和汽车?没有想象力,哪来的改革开放?
无论孙孙长大干什么,一定要有意培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不是胡思乱想,想象得是否合理,要靠“批判”力。批判力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总能找到“问题”,总能有新发现,能判断出想象的合理性,这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这种能力的养成,将决定你一生的事业必然走向辉煌。
从遗传基因上来说,孙孙应该具有想象力。你的太爷,年轻时一天学徒没当过,一伸手就是出色的木匠,而且在大跃进年代搞技术革新,得过十几项发明奖,奖状贴了满墙。爷爷一辈子换过很多工作(都是组织调动的),在每个岗位都想“别人这么做,我能不能不这么做”,常常要“创新”,而且每每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你的爸爸、姑姑都极其聪明,常常别人有办不了的事,他们能琢磨出解决办法。从孙孙幼儿时观察,你的想象能力特强,观察力也很强。十几个月大时,有一天你自己吃煎饼,拿着像纸一样的一片,咬了几口,铺在桌上,自己竟然兴奋地大叫“马”,并把煎饼立起来,在桌上“嗒嗒嗒”地往前走。然后再咬两口,又高举起给大人看,喊“鸭”。给你看一本《中国书画拍卖精品册》时,那些写意的鱼、鸟、兽,不论怎么抽象,你会一眼就看出来,准确无误,很让大人惊讶!而且球滚到沙发底下,不用大人告诉,自己找棍,趴在地上往外扒拉。你也就不到二十个月大,就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着实令人惊喜。相信,你会比祖辈、父辈更强。
当然,努力培养创造性能力,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而是要把自己的创造力应用于实践,让生活和工作常常有精彩之笔。
有一个“犹太人存包”的故事。在美国华尔街某大银行,一个衣冠楚楚的大老板要借款一美元,并且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券等价值五十万美元的东西,作为贷款的质押物。银行的工作人员十分不解,在办完了一美元的贷款后,把一美元交给来人,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您有五十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一美元呢?你若借四十万美元,我们也很乐意为您服务的。”那犹太人老板笑着回答:“我想找个地方替我保管这五十万美元的证券,但租一个保管箱很昂贵,而放在你们这里,我不但放心,而且放一年的利息才六美分……”这就是犹太人的智慧,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一位工程师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五百美元,卖主是个老妇人,说这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急用钱,才拿出来卖。工程师看那个猫黑黢黢像是铁铸就,很重,并不漂亮,只有那一对眼睛很有神,是用珍珠做的。于是工程师用三百美元买下了猫的两只眼睛。工程师感到很合适,把自己的收获立即告知自己的朋友一位逻辑学家,逻辑学家立即赶到市场,用二百美元把那个猫身买回来。工程师嘲笑他用二百美元买个没眼睛的铁猫。逻辑学家坚信,用珍珠作眼睛的猫,猫身一定不会是用不值钱的黑铁铸成,而应是黄金。结果,逻辑学家对了。原来,当年铸猫的人怕金身暴露,便故意用黑漆涂盖。正是逻辑学家丰富的联想能力,让他获得了一次发财的机会。
阔阔,难道你不能从他们的精彩创意中得到一些启发吗?
此外,创造、发现,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便是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创造是一项艰苦的事。比如首先要对占有的资料、信息,进行精心筛选、类比、分析、归纳,这就是一项耗费心神的事。就像从前提炼一公斤紫色染料,需潜入深水海底采集八千个海螺;获取一公斤胭脂红,要在仙人掌和霸王树上捕捉十四万只细小的胭脂虫;没有广博的“积累”、“提炼”,是难以有创造的。
正如爱迪生说过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尚且如此,何况缺乏创造天赋的人呢?居里夫人也说过:“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可见,创造力的养成,不仅是占有知识,更需要具有一丝不苟、精确、严密的探求精神,需要具有“忘我”地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谁不想有创造力呢?然而,为什么有人成功率高,有人成功率低,甚至是平庸无奇呢?这就又有个天赋问题,人的创造力在同样刻苦的条件下,还会有很大区别。比如让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去当歌唱家,是不可能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在某个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兴趣、特长。往往兴趣、爱好,就会激发一个人在这方面的潜能。比如有人爱机械,有人爱天文,有人爱文艺,这除了儿时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外,也还有一个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基因,也就是“天赋”吧。
但是,即使有了天赋,如果缺乏思考力,也难以有成功的创造。一个人的创造力取决于他的知识、能力、思考和行动的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而其中的思考力最为关键。创造力的实质,是思考力的体现。不是肯动脑就够了,重要的是会动脑。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思考力体现在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和思想高度等几方面。从应用的角度说,就是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要养成多侧面、多层次、动态地、发展地看问题的习惯,将零乱的知识和思想努力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既要正视它的存在,又要分析它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洞彻事物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决策和行为与主客观条件的高度契合,这样的行动力往往就更具创造性,更容易有新突破。
当然,有时候,逆向思维也使我们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一个缺乏思考力的人,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
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一定是个缺乏创造力的人。从励志的角度讲,这种人习惯于既有的生活,不想失去既有的满足,难以在新生活的转机面前做出“变革”的抉择。平庸像一杯带毒的糖水,可以在温馨中耗掉你的生命。想摆脱平庸,首先就必须敢于挑战你既有的生活方式,大胆尝新。
至于孙孙长大会干什么,爷爷不能预知。但爷爷预感,你很适合搞艺术,所以,这里就艺术创造力问题,再说几句。
在众多创造中,可以说,艺术创造力,属思维和精神层面,是一种特殊的能力。除了才能、悟性、激情、灵感,尤其要有天赋。比如就绘画来说,它是视觉记忆力、观察力、色彩分析鉴别力、造型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思想的深刻度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具有感知某种对象的高度敏感性,能把握准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点,进行概括和典型化,才能创造出有个性又不失新颖、简约而又有价值的作品。
当然,后天的学习、培训,本人的兴趣,环境的陶冶,无限的热情,执着的钻研等,都是发展一个人文艺创造性才能的必要条件。但天赋,对于艺术人才来说,尤显突出(比如当代天才的抽象艺术画家钱铃戈女士)。所以,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朗士说:“庸才累得汗毛出血,也只能创造出垃圾;天才不费举手之劳,便可以创造出奇迹。”(这话说得有点太绝对了)这也是爷爷不敢“规定”你该向哪方面“定向”发展的原因之一。你可以自己体会,自我定向,自我发展。你在哪方面最有灵感,便向哪个方向努力。
但爷爷要接着法朗士的话补充一句:“无论怎样的天才,也不会生而知之,都必须经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无论怎样的庸才,他刻苦努力的过程,不但本身值得我们尊敬,而且,他本人已经享受到了奋斗的快乐。”
创造力,不仅会结出事业上的成功之果,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人生的乐趣。博友“男人如树”有一段精彩描述:“采取新的行动的勇气,使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满足,并为丰富下一阶段的生活,去不断寻求新的答案,从而使生活充满了春天般生机的力量。”爷爷很是欣赏。当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能力再强,用不到正地方也是徒然,只有有用的创新才有意义。
人类的进步,需要持续的创新,需要对传统与习惯提出挑战。而现实中往往正是那些表现“叛逆”的人,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孙孙从小就表现有主见,喜欢“叛逆”,如果把“叛逆”用于拒绝学习,会毁掉你自己;如果把“叛逆精神”用于创新,孙孙或许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本篇文字里,爷爷仅是从感性认识和普遍意义上讲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爷爷不希望你做毫无主见的“乖孩子”,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希望你有意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展现自己解决问题、处理危机的非凡才智。
也只有这样,才不失为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