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与出土文献·石刻以及其他题铭中的文学遗产·玉器铭文中的文学遗产
玉器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遗产之一①。过去东汉袁康《越绝书》卷一一曾经记载过黄帝之时“以玉为兵”②,有些现代学者进而提出,中国文明史上存在“玉器时代”。但是像良渚等文化中的玉器刻符究竟是不是文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商代玉器极为繁荣,在玉器史上是一个新的高峰。其艺术精湛,气韵生动,令人赞叹。玉器的传世品与出土品数量都很可观。以出土品为例,仅1976年发掘殷墟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5件。其中不少玉器上还有书写或者铭刻的文字。传世品中也颇有其例。著名的如《小臣玉瓒》, 有铭文11字③。 又如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的《俞玉戈》,也有铭文10字④。
西周玉器在商代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早期和中期玉器风格朴素,工艺简单。晚期玉器构思精巧,形神兼备。而且出土数量众多,仅三门峡虢国墓地就出土玉器四千余件,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玉器也有数千件。其中不少玉器都有题铭。著名的如传世器《太保玉戈》有铭文27字,记载了成王令召公(太保)巡视南国,封赏诸侯之事⑤。晋侯墓地新出《文王玉环》有铭文12字,记述了周人、唐人联合大战贾人,对于研究西周早期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价值⑥。
春秋战国是玉器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其工艺精美、造型华丽,直追商周。但礼玉少而佩玉多,是新的时代特点。其文字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温县盟书》等;战国时期的《秦骃玉版》《行气玉铭》等,都是很重要的出土文献。
春秋末期的《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都是用毛笔书写于石圭和玉圭上,有“朱书”、“墨书”两种。文字内容共同之点都是众人盟誓诅咒政敌,效忠宗主等。如果违背誓言,就要“麻夷非是”,就是灭其宗族之意。二者不同的是《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赵简子鞅率领众大夫盟誓诅咒其政敌“赵尼”、“先氏”等,约有五千余片①。而《温县盟书》则是韩简子不信率领众大夫诅咒其政敌“韩汋”、“赵朝”等,约有一万余片②。
战国时期的 《秦骃玉版》也有 “朱书” 墨迹,“可能是先书丹后刻写”③。文中记述了秦惠文王骃久病不愈④,“申申反侧,无间无瘳”,故而遍告诸神,只有华太山赐福,“已吾腹心以下至于足髀之病,能自复如故”。因此秦王到华太山还愿,“世万子孙,以此为尚”。该玉版对于研究秦国的民俗和宗教具有重要价值。
《行气玉铭》是另一件著名的战国玉器题铭,为12面的“觚形玉器”⑤。其中谈的是有关呼吸吐纳等“导引之术”,全文(包括重文在内)共有45字:
行气:吞则蓄,蓄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文中有韵①。其句式与《礼记·乐记》“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相似②。陈邦怀认为:“其文字之精,文章之美,在历代古玉文字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了。”③
秦代出土玉器不多,相比之下汉代玉器大量出土,仅西汉南越王墓就出土玉器二百余件。至于两汉时期著名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据统计已有34套以上④。这一时期的玉器文字以玉璧、玺印、刚卯或严卯等为主。著名的如刚卯题铭,有34字:
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 𤴲蠖刚瘅,莫我敢当。
又如严卯铭文,有32字:
疾日严卯,帝命夔化。慎玺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赤疫刚瘅,莫我敢当。⑤
这些对于研究汉代民间的礼俗信仰具有一定价值。
注释
① 夏鼐《有关安阳殷墟玉器的几个问题》一文指出,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的最为源远流长”。参见夏鼐《夏鼐文集》(中册)第3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② 《越绝书》卷一一《外传·记宝剑》引风胡子对楚王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③ 参见陈邦怀《记商小臣玉铭》(陈邦怀《一得集》,齐鲁书社1989)、李学勤《说裸玉》(李学勤《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文。④ 参见李学勤《论美澳收藏的几件商周文物》,《文物》1979年12期。⑤ 参见庞怀靖《跋太保玉戈——兼论召公奭的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86年1期;又李学勤《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开发》,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第135—141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⑥ 参见李学勤《文王玉环考》,《华学》第一辑。① 参见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盟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② 参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3期。③ 参见李零《秦骃祷病玉版的研究》,《国学研究》第六辑。④ 参见李学勤《秦玉牍索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2期。⑤ 参见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第342—344页,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① “下”、“固”、“下”为鱼部字,“明”、“长”、“上”为阳部字,鱼、阳合韵。② 李零《中国方术考》第345页以为引自《史记·乐书》,实际上《史记·乐书》源于《礼记·乐记》。③ 陈邦怀《战国〈行气玉铭〉考释》,《古文字研究》第七辑。④ 参见卢兆荫《试论两汉的玉衣》,《考古》1981年1期;又卢兆荫《再论两汉的玉衣》,《文物》1989年10期。⑤ 亳县博物馆《亳县凤凰台一号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74年3期。参见王正书《汉代刚卯真伪考述》,《文物》199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