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满子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 衰飒正摧颜。
杜甫
此诗第二句“山”字,钱注本及《全唐诗》均注云:“一作‘石’。”以平仄言,“石”字佳;但以气象言,不如“山”字。第七句“长”字平仄失粘,窃以为当是“怅”字失边旁之讹。杜甫讲究声律,《秦州杂诗》凡二十首,除第三章首句“州图领同谷”,“同”字应仄而平,因系地名不足为病外,其余无一句失粘,可证“长”为误字。然而这毕竟是字句小事,于诗无损。
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弃华州司功参军职,流寓秦州数月,旋即经同谷南下入川,诗作于此时。秦州即今甘肃天水,位于陇山之西,陇关之上。诗人避乱播迁,国难方殷,前途莫卜,登临眺望,忧国及自伤衰飒之情,对景油然而兴。当时杜甫贫困无依,竟至拾橡栗充饥,而诗中毫不忧及生计,这种公而忘私的情怀弥足敬佩。
前四句咏景,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首联为“起手壁立万仞”,谓其落笔写意的奇兀,其实却正是诗人卓然独立的人格化。颔联写山间云浮,关高月早,承首联而来,对仗既隽,状物尤神;而邵博《邵氏闻见后录》(《钱注杜诗》引作《邵氏闻见录》偶误)卷十八引王子韶云,谓无风为谷名,不夜为城名,不仅曲解,亦且点金成铁。这一联的塞云关月,也隐寓“秦时明月汉时关”式的塞上愁思,颈联更直切时局,以西汉苏武(他自匈奴回朝后拜典属国之职)、傅介子(他曾出使西域,斩楼兰王而归)二典,寄情于当时安史之乱中的外交活动(如联络回鹘抗击安史叛军)和对敌斗争。“属国”两句均是疑问之辞。末联慨叹国难深重,自己未能实现济时之愿而衰老已迫的苦闷,这是诗人在大多数作品中都流露的一贯感情。
或谓此诗中忧虑的“烟尘”,直指当时吐蕃乘唐室之乱扰边的兵患,未免取义太狭。杜甫之到秦州,系避安史兵乱,念兹在兹的是几乎倾覆唐朝的大敌,吐蕃侵边和安史之乱相比,有如疥癣小疾之与心腹大患,要忧患也是次要的。这组诗的第三首有“胡舞白蹄斜”一句,钱谦益引《南史》,释“白题”为西北远边之国,清人郭曾炘《读杜札记》以为即指回鹘,良是。唐室与回鹘的交涉是为了平安史之乱,诗人最大的忧患在此,岂仅吐蕃而己。
此诗的三、四两句,浦起龙叹为“警绝”(《读杜心解》),正因为诗人在吟咏风景之时,也须臾不忘边患,不忘国难,以含蓄之情,委婉诉出,这两句写景本是“赋”,但引出五、六两句的心事,又起着“兴”的作用,于是更觉蕴藉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