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什么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
释义

什么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

“愤怒的青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以其代表作家约翰·奥斯本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剧本《愤怒地回顾》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在人力、财力、政治、军事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广大人民对英政府纷纷不满,劳动人民不断掀起罢工和各种抗议运动,强烈要求社会制度得到改革。

英国工党政府于一九四五年大选后登台,执行了一条看来冠冕堂皇的“福利国家”政策,实际上只为少数垄断资本家服务,保护少数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因而没有实现广大人民要求社会制度改革的愿望。一九五一年保守党再度上台,仍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对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社会上依旧充满着非正义、积弊,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社会改革化为泡影,于是引起了人民,主要是一些曾有远大报负,决心献身于社会改革的青年的不满,他们拿起笔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猛烈抨击,在文学作品中发泄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上层统治,对教会等的不满,以及他们改革的理想遭到破灭后的愤慨心情。这些作家大都来自中下层阶级,由于他们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因而能在作品中对中下层阶级的不幸表示同情,有时能为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条件而疾呼。这些作家彼此之间并不相识,但他们的观点与感情是一致的,在写作艺术上大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文学创作的内容也是一致的。

金斯利·艾米斯(1922—)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愤怒的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在军队服过役,退役后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任英文讲师,一九六一年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一九五四年发表成名之作《幸运儿吉姆》,与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最早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对英国当代社会的“愤怒”与不满。《幸运儿吉姆》描写大学教师吉姆·狄克逊,为了摆脱生活的贫困,与命运搏斗,同社会上各种人物周旋,最后终于改变了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成为一个幸运儿走进了中产阶级。作者通过吉姆的贫困生活,揭露了英国战后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的虚伪,揭露了英国大学的特权与伪善,并通过吉姆的言论,发泄出作者对社会的“愤怒”与不满。这部小说被译成九种文字出版。

金斯利·艾米斯的小说主要继承现实主义传统。他善长用讽刺的笔调写作,以此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趣味性。他还写过一些科幻小说及侦探小说。他的作品有《那种不安》(1956)、《一个美国胖子》(1963)、《我们现在就要》(1969)、《地狱的新地图》(1960)、《河边别墅的谋杀案》(1973)等等。

约翰·韦恩(1925—)英国作家、诗人、评论家。“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之一。一九四七年从牛津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当过大学讲师。五十年代,他以长篇小说《每况愈下》闻名于世。小说描写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艰辛的生活。主人公大学毕业后当杂工、小贩,甚至沦为走私犯。他在这战后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在艰辛的生活中,一方面重新探索着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示出内心的“愤怒”,对社会现实不满。

韦恩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他以描写生动和心理分析细腻见长。他写作的题材范围很广,小说、诗歌、剧本、文学传记等多种体裁他都进行过尝试。但以小说成就最大。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打死父亲》(1962)、《山里的冬天》(1970)、《竞争者》(1958)等。另外,他的文学评论著作也很有特色,如:《初步评论文集》(1957)等。

约翰·奥斯本(1929—)英国剧作家。在德文郡贝尔蒙特学院求过学,后因痛恨该校教育制度而离校到伦敦谋生。早期的剧本未受到重视。一九五六年,他的剧本《愤怒的回顾》在伦敦上演后获得成功。从此“愤怒的青年”这个称号用来指这一新兴的文学运动。剧本通过工人家庭出身,曾经进过地方大学的青年吉米·波特,与一个上层阶级出身的,追求自由解放的女青年阿莉森结合后,发生的一系列家庭矛盾,揭示出吉米愤世嫉俗,憎恨现实社会,但又毫无办法,只好在家庭中发泄“愤怒”的情景。作者充分表现出“愤怒的青年”的特点,尖锐地表达了这代人的情绪,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愤怒的回顾》被普遍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英国戏剧由反映上层阶级生活转入到反映中下层阶级的人民生活。从此,开始了英国戏剧史上的改革。

奥斯本编写了很多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他的较佳作品有《路德》(1961)、《不能接受的证据》(1964)、《苏伊士以西》(1971)等等。

阿诺德·韦斯克(1932—)英国剧作家、导演、作家。他出身于工人家庭,曾做过木匠学徒、书店伙计、农场工人等等。他被人们认为是“愤怒的青年”中最重要、最有前途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带有自传色彩,善于在作品中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民的痛苦、困惑和向往。韦斯克的作品以比较积极、乐观的基调,在“愤怒的青年”中独具特色。他把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在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这不是只在生活与言论色彩中发泄愤懑,而是在经过痛苦、困惑后,艰难地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韦斯克乐观地指出了光明与希望的存在。

韦斯克的三部曲,剧本:《大麦鸡汤》、《根》和《我在谈耶路撒冷》,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主要代表作)。这三部曲表现了两代工人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所进行的斗争及痛苦思索。尽管他们在现实中遭到挫折,但人们从那些不屈不挠的剧中人身上看到追求与奋斗的化身,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韦斯克的作品还有,剧本:《厨房》(1962)、《他们自己的金城》(1966)、《老人们》(1972)等等。以及若干短篇小说和一些札记。他的剧本已被译成13种文字在各国出版。

“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道出了战后人们的心声,开创了一个影响深广的文学创作流派,即“愤怒青年派”。它对整个英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局限性,由于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导,这些作家不能对社会现实矛盾进行详细观察,深刻分析,找不出产生社会弊病的真正根源,也不知道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彻底改变资本义主制度,因而只能陷入狭隘的个人感受之中。在六十年代后,这支文学流派逐渐消失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4: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