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不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
释义

不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

不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

孔子长期从事平民教育,是伟大的教育家。但是,他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培养从政治国的管理人才。他的学生子夏有一句为人所共知的名言:“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就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既然是培养从政治国的管理人才,孔子用来培养弟子的学问,就必然是管理服务的学问。孔子有不少弟子都从政了,且他们都有一定政绩,有的人还赢得了人们很好的评价。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孔子教学与从政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孔子非常关心社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因此,他在处理“治学”与“从政”这对矛盾时,是以“教”、“学”为手段,以“从政管理”为目的。

显然,“学以致用”在孔子那里是非常明确的。而这个“用”,主要指的又是“从政管理”,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说的“经世致用”。孔子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现代人也是很适用的,那就是:要注意“学以致用”。

一个人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生活中有不少人也经常读书,甚至有的人读的书还很多。但是,有的人读了书能做到“活学活用”,有的人则读了书同没有读过差不多,甚至还带来了害处。

从古到今,很多读书人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他年轻时一心要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谁料他的运气实在不佳,直到垂垂老矣仍未能如愿,自己反倒落了个贫穷潦倒,最后在饥寒交迫、羞辱无奈中凄凉地死去。

孔乙己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的悲剧。类似这样的读书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生活中还有许多。

五代时期,有一个书生,一生读了很多书,并且将书背诵得滚瓜烂熟,人称他为“两脚书橱”,但是他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即使饱学诗书终究也没有用处。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人,虽然他们爱读书却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袭来时,那些平时不注意接近现实、对书本之外的事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的读书人,几乎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有些读书人,他们的学问或者理论水平很不错,却拙于实际操作,不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找到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努力克服。造成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人常常辗转“三尺书斋”,只知一味埋头读书而疏于与实际结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顾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虚幻世界,而不知道屋外的真实生活中都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便脱离了鲜活多姿的实际生活,而像一只“蚕”一样把自己紧紧地包裹了起来。

二是读书人自古就有一种清高自傲的毛病,喜欢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总以“精神贵族”自居,而不愿与普通人接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闭目塞听、孤陋寡闻、自以为是。

三是读书人往往热衷“清谈”,却不善“动手”,所谓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说的就是这种人。

读书人要想避免与实际脱离、不能“学以致用”的读书倾向,就要把“学以致用”作为自己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其实,做到“学以致用”并不难,人如果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就会有效避免读书与实际脱节的倾向:

(1)人在广泛涉猎的同时,还要经常注意读报纸、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2)人要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视联系实际问题,要注意读那些现实性强、指导性强的书籍,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人要经常走出书斋,同普通人接触,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人的思想动向,与群众打成一片。

(4)人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经常“动手”的习惯,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或修正、补充和完善理论,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

(5)人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读书学习,是否紧扣实际需要,是否真正使自己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防止为读书而读书,以至于“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倾向。

总之,读书人要防止自己成为只会读书不会运用的“书呆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读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从书本中学来的知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