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雨无正·诗经》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雨无正·诗经》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浩浩昊天,浩浩苍天广大无边,

不骏其德。你的恩德太不长远。

降丧饥馑,降下那些丧乱饥馑,

斩伐四国。四方百姓都被害惨。

旻天疾威,皇天皇天太过暴虐,

弗虑弗图。思虑图谋总不周全。

舍彼有罪,放掉那些真正罪人,

既伏其辜。尽把他们罪过隐瞒。

若此无罪,而像这些无罪好人,

沦胥以铺。反而陷入痛苦无限。

周宗既灭,周室如今破灭惨遭,

靡所止戾。人们到处流落奔逃。

正大夫离居,正官大夫早已离散,

莫知我勚。有谁知道我的苦劳。

三事大夫,三事大夫虽然还在,

莫肯夙夜。哪个日夜肯把心操。

邦君诸侯,封国国君各方诸侯,

莫肯朝夕。早晨朝见晚上都跑。

庶曰式臧,希望他们改过迁善,

覆出为恶。谁知恶事反都做到。

如何昊天,皇天皇天该怎么办?

辟言不信。恨王不听正确意见。

如彼行迈,就像路上乱跑的人,

则靡所臻。不知他要走到哪边。

凡百君子,所有君子众卿大夫,

各敬尔身。各自谨慎小心一点。

胡不相畏,为何互相不知戒惧?

不畏于天?竟敢不畏天命尊严?

戎成不退,战祸已起排除无望,

饥成不遂。天降饥馑总难消亡。

曾我暬御,为何我这小小侍臣,

憯憯日瘁?天天这么劳苦忧伤?

凡百君子,所有君子众卿大夫,

莫肯用讯。都不肯去劝谏我王。

听言则答,顺耳的话爱听可说,

谮言则退。批评的话遭斥难讲。

哀哉不能言,可悲可哀忠言难进,

匪舌是出,并非是我舌拙嘴笨,

维躬是瘁。实在身心憔悴多病。

哿矣能言,能说会道实在快乐,

巧言如流,口若悬河巧言逢迎,

俾躬处休。享受福禄身处佳境。

维曰于仕,如今要说出仕做官,

孔棘且殆。实在非常艰难危险。

云不可使,若说这事不能去做,

得罪于天子;得罪天子多多不便;

亦云可使,若说这事可以办好,

怨及朋友。又会遭到朋友埋怨。

谓尔迁于王都,我劝你们迁到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你们却说没有家住。

鼠思泣血,只有悲伤泪中带血,

无言不疾。没有话不遭到恨妒。

昔尔出居,当初你们各自出走,

谁从作尔室?谁跟你们去建房屋?

《毛诗序》说:“《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可是,从全篇诗句中,并无“雨多”之意,也无“政多如雨”之言,因而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怀疑诗题与诗意不合。有人疑为“雨无止”;有人疑为“周无正”(正,同“政”);更有人说韩诗有《雨无极》篇,首二句为“雨无其极,伤我稼穑”,毛诗脱(参看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朱熹说,脱两句的说法,“似有理,然第一、二章本皆十句,今遽增之,则长短不齐,非诗之例”(《诗集传》)。因此,各执一说,莫衷一是。我看,还是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说得好:“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所以,只好存疑了。

《毛诗序》说是“大夫刺幽王”是对的。诗中说“曾我暬御,憯憯日瘁”,看来这位作者,这位大夫,应是周幽王的近侍之臣。周幽王昏愦荒淫,朝政混乱腐败,是历史上有名的。他信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剥削,再加地震及旱灾,使人民流离失所,灾难重重;他宠爱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引起了申侯的极端不满。在周王朝饥馑混乱之际,申侯联合犬戎等外族势力,一举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攻陷了镐京,消灭了西周王朝。西周王畿之地,也遂为犬戎等族所侵占。宜臼在申、鲁、许等国的拥立下,嗣立为王。迫于无奈,由秦国护送,东迁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又由晋、郑等国的夹辅而立国。这就是东周的始君周平王。这位作者,亲身经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荒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弗虑弗图”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诸侯”们自私自利、不勤王事并且嫉恨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自己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只有“鼠思泣血”,直陈时弊。

全诗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参差错落中见整饬。

诗的第一章首先以无限感慨、无限忧伤的语气,埋怨天命靡常:“不骏其德”,致使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在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实际上是借以讽刺幽王。接着,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可是在这国家破灭、人民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倾救危效力,反而乘机做出各种恶劣的行径。因而,第三章作者就进一步揭示出了造成这次灾祸的根本原因: 国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要把国家引向何处;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语言指出: 战祸不息,饥荒不止,国事日非,不仅百官“莫肯用讯”,国王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诉自己处境的艰难。由于国王“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则口若悬河。自己“维躬是瘁”,而他们却“俾躬处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国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自己无法谏诤了。对比鲜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目前“于仕”的困难和危殆。仕而直道,将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见怨于朋友。左右为难,忧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 要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王朝的新都吧,他们又以“未有家室”为借口而加以拒绝,加以嫉恨,致使自己无法说话,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外地虽然没有家室,不照样纷纷逃离了吗?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面对国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愤万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国王信谗拒谏、是非不分。执事大臣或苟且偷安,或花言巧语,致使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人间。面对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苦恼悲哀,虽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而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真可谓处饥馑、危亡、离乱之世,心有救乱济世之志,而行无救乱济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现实真相,以发泄他满腔的忧愤罢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挚的。这是时代的呐喊和哀怨,因而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在抒发他那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时,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层层揭示,反复咏叹,时而夹杂一些议论,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