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陈澧·水龙吟》原文赏析
释义

《陈澧·水龙吟》原文赏析

《陈澧·水龙吟》原文赏析

壬辰九月之望,吾师程春海先生与吴石华学博登粤秀山看月,同赋此调,都不似人间语,真绝唱也。今十五年。两先生皆化去。余于此夜,与许青皋、桂皓庭登山,徘徊往迹,淡月微云,增我怊怅,即次原韵

词仙曾驻峰头,鸾吟缥缈来天际。成连去后,冰弦弹折,百重云水。碧月仍圆,苍山不改,旧时烟翠。只长林坠叶,西风过处,都吹作、秋声起。此夜三人对影,倚高寒、红尘全洗。珠江滚滚,暗潮销尽,十年心事。欲问青天,素娥却似,雾迷三里。剩出山回望,灯明佛屋,有闲僧睡。

陈澧是一个学者而兼词人的作家。然而他在科举上却颇为失意。他在道光十二年(1832)即已中举,时方二十三岁,可谓少年得志。不料此后十五年中,作者多次参加会试,都落第而归,终身未中进士。这对封建时代以科举为出仕正途的知识分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这首《水龙吟》据序言,当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时作者三十八岁。清代会试,每逢辰、未、戌、丑四年春季举行。1847年干支为丁未,正是会试之年。作者又一次失意而回,月夜登山,眺望空明澄澈的宇宙,缅怀先师超凡脱俗的风采,不觉功名之心渐淡,出世之想顿起。词中所表现的就是作者当时这样一种思想情绪。

词的上片以抒写怀师之情为主。

开头两句:“词仙曾驻峰头,鸾吟缥缈来天际。”回顾老师程春海先生与吴石华学博十五年前登粤秀山赏月赋词之事,只十三字已尽包序言前八句的内容。“词仙”二字,一语三关:一是盛推二先生为词家泰斗,有如李白之为“诗仙”;二是盛赞二先生当日之作格高调清,脱尽凡俗,所谓“都不似人间语”,而是有如天际缥缈而来的鸾吟凤鸣;三则是谓二先生已皆羽化登仙,人间不复可见。一词之用,作者的尊师、怀师之情已跃然纸上。同时,两先生之为“仙”,两先生词之为“鸾吟”,又为下文抒写自己的出尘之想预作地步。

紧接着“成连去后”三句,正面抒写老师逝世后自己的追悼思念之情。成连据说是伯牙学琴的老师。作者以成连喻师,与“词仙”义近,但同时隐隐可见作者之自视亦颇不低。将悼念追思之情寄托于琴弦之上、云水之中,这种说法古来多有,算不得新颖。以琴寄思的,从据说是帝舜所作的《思亲操》、周公所作的《岐山操》到嵇中散的“手挥五弦”、王中允的“独坐幽篁”,见于诗文词赋者无代无之。以云寄思的如傅玄的《云歌》:“白云翩翩翔天庭,流景仿佛非君形。”陶渊明的《停云诗》,其自序曰:“停云,思亲友也。”至于以水寄思,则其例更多,古代诗词中可谓俯拾即是。但“冰弦弹折,百重云水”八字却是未经人道的警策。云水而至于“百重”,其绵长厚密,正不知凡几;云水并不可折,能弹折的是琴弦,作者因云、水、琴均可寄托怀人的情思而把它们联系起来,又由琴弦的弹折而想象百重云水也被弹折,通过这样的曲喻、联想和夸张,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

“碧月仍圆”以下七句,就眼前景物进一步抒写作者对老师的悼念。作者今日登山,与十五年前相比,中天仍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苍山仍是一片迷濛的翠色,而物是人非,心中何等惆怅!秋风吹过,黄叶飘零,草间树上,秋声大起,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凉风薄体,清气入肌,更使诗人平添了几分感伤。

下片由怀师转为明志。

三人“对影”,则此外更无第四人可知。只两三知心,在此凄清宁静的粤秀山上、明月光中,真有如登上了“高处不胜寒”的月宫,万丈红尘已全在脚下,心中更是无丝毫俗念。珠江滚滚涌起的暗潮,更将作者十余年来的功名之想、利禄之心,冲洗得干干净净。

然而且慢!作者的“十年心事”果真销尽了么?才高不遇的牢骚就真的如此容易平复么?珠江的汹涌潮水,固可澡溉胸中、荡涤五脏,使作者一洗再度落第归来的满腔愤懑,但词中之所以讲“销尽十年心事”,却正是因为这“心事”十余年来时时横亘胸中,难以消除。若胸中对屡次会试不售全无芥蒂,则此时又何必有“销尽”之言?在貌似旷达的词句中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牢骚。

接下来“欲问青天,素娥却似,雾迷三里”几句,作者的牢骚就表现得较为强烈而明显了。作者仰首问天,并非想问“明月几时有”,而是学屈子之呵壁问天,想问一问自己的遭遇何以如此不公?这似乎有几分狂态,不象儒学大师的身份。然而,作者的一首《百字令》(江流千里)有句道:“野水投竿,高台啸月,何代无狂客?”正是以狂客自居的。只不过两处的狂一显一隐,且此处除“狂”以外,还有几份悲怆而已。可是,“天意从来高难问”,但见淡云遮月,雾气迷濛。这“素娥却似,雾迷三里”二句虽是当时实景,然而我们何尝不可把它理解为作者对老天昏聩糊涂、错勘贤愚的指斥呢?

仕途蹇滞的原因,苍天既不肯作答,多次失败的痛苦又已使作者心灰意懒,虽老师才高如词仙、佳作如鸾吟,亦皆难免与化俱去,则自己追求功名,究竟又有何用?如此一想,再加上眼前景物对心胸的洗涤,使作者在愤懑之余,不觉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而萌生了出世之想:那点着长明灯的佛屋中闲睡的和尚,似乎就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作者在下山归去之际,不禁回头望了几眼。词的结尾“剩出山回望”三句,通过“回望”这一细小的动作,意味悠长地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