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辛弃疾·鹧鸪天》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辛弃疾·鹧鸪天》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鉴赏】 这是作者描述自己抗金而获悲剧遭遇的感怀词。

上阕描写年轻时在敌占区的抗金斗争。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1161),金主完颜亮率金兵南侵江南,后方空虚,北方敌占区人民乘机起义抗金。山东农民耿京即领导了一支二十余万人的起义队伍,声势最为浩大。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建议耿与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次年正月,耿派辛等十余人到建康 (今南京市) 谒见高宗。高宗授耿为 “天平军节度使”,授辛为 “承务郎”。辛等在返回途中听到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人以及义军主力溃散的消息,立即在海州组织了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赴济州活捉了张安国,再向张部宣传民族大义,然后带领这支上万人的队伍,押着张安国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得以片刻休息。到临安 (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把张安国献给了南宋朝廷正法。辛弃疾这种忠心为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英雄行为,在当时的文臣武将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上阕的背景故事。

首两句描写自己年轻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在万方多难中率万余人擒获叛徒张安国,并用骑兵将其押送过淮河、长江。后两句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的防线,和金兵战斗,紧急时刻用箭射退金兵的悲壮场面。“拥” 字和 “飞” 字表示动作之果敢、迅速,并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将战斗场面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富感染力。

下阕叙述眼下不受重用而虚度岁月的感叹。

宋高宗并没有抗金的决心,只图苟安,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后,义军被解散,他本人被任命为 “江阴佥判”,仅为一个地方助理小官。这使辛弃疾等大为失望。后来他在南宋地盘上先后做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等北伐准备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上饶、铅山的时间也接近二十年。由于时时、处处受到投降派的制肘和打击,他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本词就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功立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阕首三句,灵活地从上阕的忆旧引出下阕的叙今。先是今昔对照,一“追” 一 “叹”,饱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多少委曲。然后申明 “叹” 的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由枯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春风不染白髭须”,感叹的是年老不能回到青春,岁月虚度实在可惜。“白髭须” 和上阕的 “壮岁” 对照,不甘心年老须白,言外溢出壮志未能抛却之意,感慨极为深沉。尾两句以鲜明、生动、典型的形象,突出自己的理想与当今的现实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突出自己一生不受重视、不受重用的政治悲剧。从而将上三句抚今追昔的感叹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自己多次上书,每次都是写上一万多字的 “平戎策”,却丝毫不能打动投降派,也就丝毫不起作用。倒不如拿来向出书的东家换一本种树的书,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两句意境既沉痛又悲壮,联系辛弃疾的文才武略、英雄事迹来看,实在令人扼腕不已。

全词上阕雄壮,气盖一世; 下阕悲凉,伤心透骨。是作者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