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贺新郎 九日·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释义

《贺新郎 九日·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宋·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这是一首重九登高抒怀之作。

这时的作者已是白发苍苍、岁在暮年。重阳这天,他登楼望远,不禁感从中来。“高楼百尺”既是实写登高地点,也是用典自寓。《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胸无大志,只顾求田问舍,他到陈登处,陈登上大床睡觉,叫他卧在床下。许汜对此很为不满,便把这件事告诉刘备。胸怀大志的刘备看不起他,对他说:“你若来看我,我要睡到百尺楼上,叫你卧在地上!”这里,刘克庄以刘备自况,而鄙视许汜一类人物,显示了他高远的情操。登楼极目远眺,首先映入视野的是“湛湛长空黑”和“斜风细雨”的惨淡秋色,引起的是“乱愁如织”的凄楚感情。词作从秋风秋雨起笔,意在借比南宋王朝的风雨飘摇,也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作者的忧国意识。但作者是豪放派词人,毛晋评他的词雄力足以排奡,杨慎评为壮语足以立懦。尽管风雨晦暝,他依然看到“浩荡千崖秋色”的壮观,其用意在于表达他豪迈壮阔的襟胸。然而,许多如此美好的河山都已沦入敌手,触景生情,引起的必定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思,这便又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种乐景引起的忧国之痛是可以想见的。至此,登楼所见的景色,一哀一乐,一悲一壮,产生的都是同一种情怀,这种情怀,由“白发书生神州泪”一句集中反映出来。作者一生志在救国,却只能坐视国土沦丧,他怎能不老泪纵横呢?但他只是为国忧愁,从不计较个人生死得失,这从“尽凄凉不向牛山滴”一句可知。《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表达的是感时伤逝的感情。晚唐杜牧点化而为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表达了旷达胸怀。而刘克庄在这里把牛山泪和神州泪对写,抒发的是忠贞报国之情。末两句虽然说往事如烟,邈然难寻,实际上,下阕开头却就追怀往事。因此,作者只是故意这样写,借以抒发他报国无门的感慨而已。

上阕词,作者的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始终不忘忧国,不失豪情,令人读来感到悲壮。

下阕从追忆少年时代的才华写起,化用《史记》中称赞司马相如的赋“飘飘有凌云之气”的话,表示自己年轻时有非凡的写作才能。这并非夸张,而是写实。刘克庄《行状》云:“公生有异质,少小日诵万言。为文不属稿,援笔立就。”但是今天年华老大,作品不象从前那样豪情满纸,文彩缤纷了,只剩下满怀家国萧瑟之感。“常恨”三句仍从写文章立意,对一般文人千篇一律的作品表示不满,恨他们年年题咏重阳老是搬出孟嘉落帽的故事。“南朝狂客”指东晋孟嘉,重九那天,他随桓温登山,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知。后人咏重阳之作,多用此典。而刘克庄则反对拾人牙慧,主张弃旧图新,翻出新意。这六句表面上谈的是写文章,实则文为心声,表达的还是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思想感情。

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九月九日有大灾,人们缝布袋装上茱萸,系在背上,并且登山饮菊花酒,结果免除了灾祸。从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为传统。“若对”两句从反面立意,直说则是今日登高不可不饮菊花酒。当然,作者不是借酒消灾,而是借酒浇愁。结尾两句是景语,写得天高地迥,意境寥廓,也是在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删稿》)秋天,雁去衡阳,并不北飞,说“鸿北去”实际是说“心北去”,心系敌人占领的中原;“日西匿”,实际是比喻南宋王朝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综观全词,以写景始,以写景终,首尾遥相呼应,浑然一体,而且每处写景都旨在抒发感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姜斋诗话》)刘克庄可谓“神于诗者”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