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谿岸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释义

《谿岸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谿岸图

五代·南唐·董源作

绢本淡设色

纵二二一.五厘米

横一一○厘米

藏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图的左下有款“后苑付使臣董源画”八字,右下有“典礼纪察司”半印。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说董源的画笔“水墨类王维”,《宣和画谱》也有类似的叙说。

在当时,北方以李成为宗。董源在江南的声名虽大,在北方是不被称道的。他的画笔,为米芾所特别崇仰,在《画史》里,屡次赞美董源的画笔“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是“一片江南景”。

今天试舟行富春江上展望两岸,乃至自杭州到广州铁路沿线两侧的山容水色,以之来引证图绘,几无不是董源的画本。他的《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的艺术形态,正是渗透了这些山容水色的。

但这三图的方式形态,虽属一致,而笔的表现,仍然有出入。这三图除了在山上布满了小墨点子来描写漫山的树木之外,《潇湘图》的皴笔,都是比较整齐而圆浑的短条子;《夏山图》又掺杂了干笔、破笔和方侧的笔势;而《夏景山口待渡图》更掺杂了一种蜷曲的皴笔。因而这三图的形体,在同一之中又有个别的地方。

谿岸图

这一风格,与北方画派的描绘形式,是完全殊途的。主要在于山的轮廓凹凸部分的表现方法不同。北方的李派,必须以突出的主干线条来确定山的轮廓与凹凸的每一部分。而董源的画派,是不突出它的主干线条,却用无数的点、线来表现这些部分。这是《潇湘》等三图的形体。而《谿岸图》又与上述三图的体制不同,所写的是崇山峻岭,与北方画派的形体总的说来比较相同,但并不突出以表现山的凹凸的主干线条,而是以水墨烘晕来突出了它。因此,仍与北方画派的体格不同。高山大岭,用笔少而多晕染,骨体显得温润,绝无外强之气,也没有多少苔点。水势,还是唐代的传统体制,而描绘树木的精工生动,所配合的劲挺的笔势,显示了它的艺术特性。水阁里的人物,与卫贤《高士图》的骨体较接近。

他这一画派,应该就是“类王维”的水墨画,是唐代新兴的“士大夫画”的标准形式的发展,成为南唐时期的江南画祖师。《画史》记杜牧之临的顾恺之维摩,说“其屏风上山水林木奇古,坡岸皴如董源,乃知人称江南,盖自顾以来皆一样,隋唐及南唐至巨然不移,至今池州谢氏亦作此体”。这一叙说,可以与巨然的画派,相互引证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正在于《谿岸图》与《龙宿郊民图》,而不是《潇湘图》等“一片江南景”的形体。在当时,这一形体没有被接受。看来,《谿岸图》是董源的本来面目,而《潇湘》等三图是他后期的变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