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说郛》的主要内容,《说郛》导读
释义

《说郛》的主要内容,《说郛》导读

《说郛》的主要内容,《说郛》导读

《说郛》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一部大型综合性丛书,元陶宗仪辑。原本已无可考见,据杨维桢《序》及孙作《小传》所称为一百卷。书名刺取《扬子法言 ·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意为五经郛众说,众说可为五经辅。是书陶氏辑而未刻,后佚其后30卷,明弘治中上海郁文博补足之,又删其与《百川学海》重复者36种,其后明人黄平倩又加删窜。今本中与《百川学海》重复者具在,又非郁本之旧。明代仅有抄本数种流传,今存的有明钮氏世学楼抄本残存97卷、原傅氏双鉴楼藏明抄本100卷(为三种明抄之合璧,即弘农杨氏抄本、弘治18年抄本、吴宽丛书堂抄本)、明抄残存91卷本、明抄残存61卷本、明滹南书舍抄本残存55卷、明抄残存52卷本、明抄残存45卷本等。刻本有清顺治三年(1646)李际期宛委山堂刻陶珽重校辑本,120弱,前有杨维桢、郁文博、李际期、王应昌等所作序,收书1292种,其中有目无书者76种,收书较多,但揉杂窜乱、错谬重出之处亦复不少,后出之书如《杂事秘辛》亦间列其中,与宗仪原本已相去甚远。近人张宗祥据明抄本6种参互得失、校理成书,民国16年(1927)由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100卷。后张氏又据休宁汪季青家抄明抄残本25册,以校此本,写成《校记》十余万字,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影印出版。此本在内容体例上较宛委山堂本尚接近原书,但收书仅725种,不及原书之数。

陶宗仪(约1360年前后在世),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字九成,号南村,又号泗滨老人,浙江黄岩人。年青时工诗文,邃古学,有志于科名,元末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进,终老于授徒之业。好读书,于书无所不窥,因家境贫寒,常从友人借贷买书或借书抄录,得见许多罕传秘籍,这为《说郛》的编辑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年避乱隐居松江,专意于著书,明洪武初累征不就。宗仪著述宏富,除《说郛》外,尚有《辍耕录》30卷、《书史会要》9卷、《南村诗集》4卷以及《草莽私乘》、《国风遵经》、《古刻丛抄》等10余种。

《说郛》选辑自汉魏以下迄于宋元“士林罕见”的各类典籍“千余家,凡数万条”。(杨维桢:《说郛序》)所收书以小说笔记为主,也有经、史、诸子以及诗话、文论、赏鉴等,编排上大体以类相从,但未作具体分类。所收之书,大多是删繁就简,节取其要、缩并为一卷,也有原书久佚,从类书中抄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因此后人也有不以它为丛书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体例仿于曾慥《类说》,列之于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近人编辑《汇刻书目》始将其列入丛书。从编辑体例上看,《说郛》当属丛书,但与通常的收书首尾完具的丛书又有不同,由此也可以窥见由类书到丛书的演变之迹。

该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保存了不少今已罕见的古代文献资料,所收书一部分(尤其是一些宋、元人的著作)今已无传本,仅能于该书见其大略,有一些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唐 ·刘存《事始》、前蜀 ·冯鉴《续事始》、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等等。其已有传本的,该书所引也多有异同,如《云谷杂记》较通行的武英殿本多出二十余条,《意林》通行本为五卷,独此书所引为六卷本。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断简残篇,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固亦考证之渊海。”

时至近世,随着对历代史料收辑研究的逐步深入,《说郛》一书的史料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它的研究论述之作屡有所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