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
“舂”是象形字。甲骨文上部为两只手,中间竖线表示杵,下部像臼之形,两点代表米。金文字形变化不大。小篆直接从金文变来。隶变后楷书写作“舂”。
《说文·臼部》:“舂,捣粟也。从廾持杵临臼上。午,杵省也。”(舂,舂捣粟米一类物。由“廾”(双手)持握着“午”在“臼”上会意。午,是“杵”的省略。)
“舂”的本义是指捣去谷物外皮的动作,即舂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古时候干这种粗活的一般都是奴隶,所以“舂”还指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为舂膳的奴隶。如“舂市”,是古代舂人所役女犯劳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