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曲十四首(其四)》恨无常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子是咏贾元春的。写富贵荣华之变幻无常,预示元春之早逝。无常,佛家语,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旧时迷信说法,也称勾命鬼为无常。曲名《恨无常》,语意双关,既指元春早逝,又寓荣辱无定。
贾元春是贾政的长女。小说一开始,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二回)中,她就已经入宫作女史官了,后来又“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成为封建皇室中的一员。可以说,她是贾府中权势、地位最高的人物,是贾府荣华富贵的大靠山。由于她晋为贵妃,使已趋衰微的贾氏家族一跃而成为皇亲国戚,“元妃省亲”更使贾府达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顶峰。但是,人们也不难看出,这表面的荣华富贵正是以元春的青春、自由以至生命为代价换取来的。书中写这位贵为皇妃的贾元春被恩准回家省亲时,不仅毫无喜悦之色,相反却是“满眼垂泪”,与亲人“呜咽对泣”,甚至把皇宫称作“不得见人的去处”。她对父亲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真是满腔的幽怨。可以说,她是整个封建贵族阶级荣华富贵的牺牲品,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把她同荣国府中其他女子一样列入“薄命司”,正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君主制度的否定和批判,寄托着作者对元春的无限同情。
首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写贾元春晋为贤德妃后,虽享受过短暂的“荣华”,但很快便死去了。从“元妃省亲”的描写看,元春并没有把入宫晋妃视为幸福,相反倒认为是把她送到了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但是,无论这荣华富贵如何不值得眷恋,总还是比短命夭亡要强得多。曲中的一“喜”一“恨”只不过表现了人类一种本能的生的欲求,并非是贾元春真心贪恋荣华富贵。“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进一步写元春对人生的留恋。从“眼睁睁”三字看,似乎她对于自己骤遭厄运既毫无戒备、毫无察觉,又感到忿忿不平、遗恨无穷,颇有死不瞑目之慨。“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句,写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飘泊不定,似有寄托无着、魂归何处之虞。芳魂,指青春女子的鬼魂。“望家乡,路远山高”,写元春孤魂飘零,满怀对家乡、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既称“路远山高”,似乎在说元春并非死于宫内而是客死他乡。结尾“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四句,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告诉爹娘,说她已经死去,希望父亲贾政以她的不幸遭遇为戒,及早摆脱官场仕途的羁绊,跳出是非坑,免得灾祸临头。黄泉,即阴间。命入黄泉,是对死亡的迷信说法。天伦,本是封建时代父子、兄弟等天然亲属关系的代称,这里是元春对其父亲贾政的称呼。退步抽身,是劝说贾政辞去官职,急流勇退。曲中并未指明元春之死的真实原因,但从她那呼天抢地的哀号看,从她劝说贾政及早退出官场看,作者似乎暗示元春并非因病而死,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
元春之死在原稿八十回以后,续书第九十五回说,她的死因是由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起居劳乏,时发痰疾”所致。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续书所写与曹雪芹佚稿原意有违。元春的青春早逝或许有更重大的政治原因。有人根据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等句和第二十二回元春所制爆竹谜猜测,认为她很有可能是在宫闱内部两派政治势力的互相倾轧中突然去世的。
元春之死,对贾氏家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被视为贾府败落的先兆。此后不久,便发生了贾府事败被抄、子孙流散、破家灭族的惨祸。所以,在脂评中,把元春之死与贾府之败、黛玉之死等情节称作“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