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祖国之泪·格吕菲乌斯》读后感|赏析
释义

《祖国之泪·格吕菲乌斯》读后感|赏析

我们已受到完全、比完全更多的蹂躏!

一批批无耻的军队,疯狂吹奏的军号,

沾满了鲜血的刀剑,轰轰震响的加农炮,

把一切辛勤的果实和储存消耗净尽。

教堂已天翻地覆,塔楼被烧成灰烬,

市政厅化为废墟,壮男们把性命送掉,

少女们受到奸污,不管向何处观瞧,

火光、瘟疫和死亡,使人们胆战心惊。

这里经常有鲜血流过战壕和市内,

已经有十八个年头,我们的河里的水,

几乎被尸体堵住而不能完全畅通。

可是我还没谈到比死亡更令人恼火,

比瘟疫、大火、饥饿更加严重的后果:

许多人灵魂之宝也已被劫夺一空。

(钱春绮译)

【赏析】

《祖国之泪》创作于1936年,是德国诗人格吕菲乌斯的不朽之作,为典型的十四行诗体。格吕菲乌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三十年战争”的动荡中度过的,早年不幸的经历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战争的灾难使他悲愤忧戚,对遭受蹂躏的祖国的爱,对饱受罹难的人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抨击,对和平的渴求,都成了诗人作品中的主要基调。

“祖国之泪”这个题目本身就有双重含义。即可以理解为人民看到自己的祖国处处生灵涂炭,自己流离失所的黯然泪流,更是祖国父亲(Vaterland)看到自己心爱的人民无枝可依,颠沛流离时的潸然泪下。

诗人正是在“祖国之泪”泣涕声中,将心中对战争的满腔悲愤化作了诗歌的控诉。“我们已受到完全、比完全更多的蹂躏!”在诗人痛心疾首的呐喊声中,耳边传来的是“疯狂吹奏的军号”和“轰轰震响的加农炮”;眼前出现的是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烈画面。诗歌语言强烈的影音效果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让所有的读者对此不寒而栗,战火中人们茫然四顾的胆战心惊显然已经感染了每一个受众。语言所带有的浓郁的抒情色彩是德国巴罗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诗句中众多的形容词的叠加所造成的画面的繁芜厚重之感,与实际上只剩下鲜血和灰烬两种颜色的明暗色调的冷暖对比造成的压抑无望之感亦是巴罗克文学讲究修辞的突出表现。再者,该诗所呈现的这个残酷的世界既是自然的、感官的,又是暗示的,战争给人们的精神上带来的创伤远比肉体的摧残更为严重,“许多人灵魂之宝已被劫夺一空”。诗人更多地关注的是在动荡岁月中人的命运的不稳定性,如同游戏球一般被残酷地抛来掷去,失掉了信仰,何来救赎?而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他仍然将消弥战祸的希望寄托于上帝的身上,所以诗人暗示人们要在尘世的苦难中进行拯救的祈祷,在他的笔下,尘世事物一般并不存在固有价值,人只有通过灵魂的吸收方能获得永恒的神圣,通过内在的稳定性去对抗外在的不稳定性。在这里,精神上的内向性构成了巴罗克诗歌的又一个特征。对情感的倚重,修辞的讲究和精神上的内向性是这首诗歌突出体现的一部分巴罗克艺术的特征。

在此诗歌创作之时,“三十年战争”已经进行了18年,诗人也许更希望这痛彻心扉的祖国之泪能将这场战争的罪恶冲刷干净。失掉了灵魂的人们何时才能回头掬起这流尽的祖国之泪啊!

(沈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