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知而好问,然后成才》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释义

《知而好问,然后成才》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知而好问,然后成才。

出处

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脩也,其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为知也,是众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脩,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

——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译文

思想没有脱离偏邪自私,却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大公无私;行为没有脱离污秽肮脏,却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善良高尚;愚昧浅薄,却希望别人认为自己聪明有智慧。这样的人是普通的民众。思想上克制了私心,然后才能出于公心;行为上抑制了恶念,然后才能善良高尚;聪明而又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有才能;去私为公,行为美好又有才干。如此,就可以成为小儒。思想上习惯于公正无私,行为上习惯于善良美好,智慧能够精通纲纪法度,像这样就可以称为大儒了。大儒,能当天子的三公;小儒,可以当诸侯的大夫或者士;民众,只能当工匠、农夫、商人。礼制,是君主用来鉴定群臣等级的标准,人的类别用它来鉴定就能包罗无遗了。

名句解读

“知”:同“智”,聪明。“好”:喜好。聪明而又喜欢请教,然后才能够成才。荀子的话道出了资质聪明与虚心求教对成才的重要性。人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现在有的学生往往由于顾及面子不愿开口,有了问题时即使不懂也不问,不问则不懂,学习就越来越吃力,家长们也感到非常烦恼。如果我们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活跃。学会提问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由疑而问,由问而思,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经典故事

学问学问,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善问,不断向别人请教。

圣人孔子博学多才,却一直虚心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看到一切都觉得新奇,于是就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看见了就问:“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这问那?”孔子听了后说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要问,这有什么不好?”正是因为孔子的虚心求教,才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让他成为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流传下来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都启示大家要敢问多问,要善于向别人请教。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说过:“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遇到问题,我们要先自问,思考不出来,就要反复向别人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问题,也要善问、敢问,不因问题浅薄而怕问,不因问题无关紧要而忽略,不因怕别人嘲笑而耻问。对于学生来说,虚心求教,才能在此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新知,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4: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