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词·辛弃疾·卜算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两宋词·辛弃疾·卜算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辛弃疾·卜算子》辛弃疾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 ①“千古”二句: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出击匈奴,兵败被俘,匈奴人在两匹马中间结绳网,将受伤的李广安置其上,李广佯死,后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马,南驰数十里,复得残军。②“李蔡”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的从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远不及广,但是李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李蔡为列侯,位至三公。③芸:古同“耘”,“芸草”谓除草。陈:老。④笕(jiǎn):用对剖并内节贯通的毛竹连续衔接而成的引水管道。这里做动词。⑤朝家:朝廷。力田:汉代设“力田”科,中举者可受到赏赐或免除徭役。《汉书》惠帝四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又,文帝十二年诏赐三老、孝弟、力田等帛各有差。⑥“舍我”句:除了我,还能是谁?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鉴赏 本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是三首《卜算子·漫兴》中的一首。其时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的辛弃疾隐居在江西铅山的瓢泉别墅。

孝宗淳熙年间遭劾落职后罢居上饶鹅湖的词人曾作过一首《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该词是“夜读《李广传》”的读后感,上片以《史记》为底本,撷取李广一生中的几个片断,下片词人借杜甫之口表达对李将军深深的仰慕之情。当时的稼轩虽已退居山林,难以重拾英雄事业,但胸中仍有一股风流慷慨之气在激荡,因而将李广、杜甫引为同道。

这首词的上片也是以李广为主角,并且无论在蕴涵的感情还是表现的手法上都与前作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从手法上看,本词仍然是以《史记》为底本,抽取李广一生中的精彩片断加以展示。前作精选的两个代表性片断分别是李广夜饮归来遭亭尉扣留和射箭穿石之事,前者写战功累累的飞将军罢居田园后不为人所识,后者表现其惊人膂力和勇猛的英雄气概。本词上片四句,前两句选取了李广在战场上的一段传奇经历,短短十字将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展现在人面前:在一次与匈奴人的战役中,李广的军队寡不敌众,他兵败被俘,身负重伤。匈奴人在两马中间设绳网,使李广卧于其上,广佯死,中途突然跃上匈奴人的骏马,将其推堕马下,取其弓,南驰数十里归于汉军,重整残部。这个片断浓缩了飞将军超人的神勇,词人对其的仰慕之情可以想见。

前作的两个片断是先抑后扬,上片收束两句又是一抑,先写英雄沉沦,虎落平阳,继而表现其勇猛,最后是对英雄不得封赏的深沉喟叹。本词上片先扬后抑,描述完神勇画面后笔锋突转,表达与“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几乎相同的遗憾和愤懑。李广曾感叹“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落魄的境遇与英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写李广的堂弟李蔡的两句表面看似客观叙述,实则褒贬之意、激愤之情呼之欲出。《八声甘州》中的“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是正面写李广的境遇,这里写李蔡的官运亨通则是侧面衬托李广之命途乖蹇。醉翁之意不在李蔡,但他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以李蔡反衬李广符合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本意。《史记》说“蔡为人在下中”,这里取其成句,加上紧接其后的由“却”字领起的一个转折,潜台词就十分明显了。李蔡与李广曾共事汉文帝,到武帝时李蔡以有功被封为乐安侯并位至丞相,词中点到“却是封侯者”后便戛然而止,言下之意李广才能远在其上却不得封侯,可见世道不公。

胡人出猎图 【明】 张龙章 私人藏

下片从历史中抽身出来,转而写自己。这样的结构安排用意很明显,作者将自己与李广的遭际作类比,写出空有勇谋与忠诚而不得朝廷赏用者的无奈、愤慨与悲凉。过片具体地描述了两项劳动:根除杂草,修葺屋顶。战场上万夫莫当的神勇被压抑成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平凡劳作,对此,作者并没有一吐英雄末路的牢骚之气,而是顺势来了个颇为幽默的“自诩”。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中有举荐“力田”也就是努力耕作一科,中选者可受赏并免除徭役。作者的意思是自己即便只能沉沦乡间,好歹也能成为一个劳动能手,“舍我其谁”一语豪气干云,但具有自嘲和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豪情壮语不是用在驰骋沙场、为国效劳的时候,而是用在了“芸草”“笕竹”这样的琐事上,明显的不对称强化了身世境遇的悲凉,也深化了对当权者用人不当的讽刺。

短短一首小令,有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取自经、史中的故事或成句,却能够从容驾驭,自出己意,有正反对照,有例证,有想象,有描述,有抒情,推陈出新,与《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一短一长,相互辉映,同中见异。(刘珺珺)

链接 宋代兴建于江南的圩田。在江边湖畔低洼地区筑堤防水所得的耕地,谓之圩田。源于唐代后期,宋代进一步发展,其规模亦基本奠定。当时圩田集中在两浙路与江南东路。沈括《万春圩图记》载,自宣州至池州,有圩田千所以上。其中宣城一地即有179所。其形式分为官圩田、私圩田两种。官府掌握大批人力和物力,所建皆为大型圩田,私家者则规模较小。著名的化成圩有水陆田八百八十余顷,永丰圩有田九百八十顷,芜湖万春圩有田一千二百余顷,圩中建大道,长达二十二里。圩岸上“榆柳成行,望之如画”。南宋时兴建尤多,仅江南东路即有官圩田七十九万多亩,太平州官、私圩田占全州耕地十分之九。圩田采用了开渠、置闸、防护河堤、车戽等一系列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故在抗御旱涝、获取稳产高产上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如万春圩“岁得米八十万斛”,平均亩产达六斛二斗。杨万里《过广济圩》诗“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即咏其常得丰收。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