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王沂孙·水龙吟》王沂孙
王沂孙
落 叶
晓霜初著青林①,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②,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③,洞庭波起④,几番秋杪⑤。想重厓半没⑥,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⑦。溯宫沟、暗流空绕⑧。啼螀未歇⑨,飞鸿欲过⑩,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11),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12),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释 ①著:附着。②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此处指落叶。③渭水风生:化用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④洞庭波起:化用战国屈原《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⑤秋杪(miǎo):秋深。杪,原意为树梢,此处引申为秋天的末端。⑥厓:通“涯”,水边。⑦“前度”句:用红叶题诗事。唐范摅《云溪友议》载:中书舍人卢渥,偶临御沟,见一题诗红叶顺水而流,命仆搴之,置于巾箱。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吁叹久之,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形容遥远不见踪影。⑧溯 (sù):逆流而上。宫沟:皇宫之御沟。⑨螀(jiāng):蝉的一种。歇:停止。⑩飞鸿:指雁。(11)砌:台阶。(12)甚处:何处。
秋景山水图(局部) 【清】 吴历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鉴赏 这是一首在异乡见落叶而勾起思情的作品。王沂孙的咏物词,多虚实相间,用笔幽微难测。但这首咏落叶的《水龙吟》,却格外直接明确,主旨清晰。词中不仅直接用“故国”来表明对南宋的怀念,更用直呼“吾庐”的方式将自我融入词中,可视为《花外集》中的别调。
上阕以大手笔总括深秋景色,其切入点在“落叶”上。“晓霜初著青林”,初秋时节,树叶还是青翠,自第一场晓霜覆盖树林,树木便开始走向凋零。首句界定了时间。在万物凋零的深秋极目远望,自然有一种凄凉之感。“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宋玉的《九辩》以来,悲秋便已成为文人的传统情结。此处有因深秋而引发的凄凉,但因所观的对象为“故国”,更加重了悲伤的浓度。王沂孙亲历宋元易代,入元后虽有短暂入仕经历,但终其一生,都对南宋的覆亡有很深的悲慨。自然的外物触他以感发,人世间朝代更替、身世飘零的现实更让词人伤悲,这双重的不堪都像针刺一样指向他的内心,而他只是淡淡地再次描写落叶:“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萧萧”既指草木摇落的声音,又含凄清冷落之意,此处从听觉描写落叶飘坠;“纷纷”是众多之意,此处从视觉描写深秋到来时,落叶纷纷坠落的情形。而“门荒径悄”始融情入景,融想象入现实。荒芜的柴门,悄然无人的小径,这是想象中故乡居所深秋落叶的凄凉,又由此而生发,想象大江南北的深秋情景,那是“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渭水”在长安城中,属于北方,“洞庭”是南方的湖泊,想象飞越,由北至南,处处都是深深秋意,于是归结于“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厓”指水边,“峰”指高山,在山海之间,无处不是飞舞的落叶。而“厓”极易让我们联想起厓山。正是在厓山,陆秀夫背负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昺赴海自杀,这标志着南宋的彻底覆灭。陈廷焯曾评此句为:“笔意幽冷,寒芒刺骨,其有慨于厓山乎!”(《词则·大雅》)落叶纷纷扬扬,埋住山中小径,堵塞行人道路,所以“山中路、无人到”。
下阕抒写由落叶引发的情感。“题红”为宫女红叶题诗一事,以“前度”冠之,表明是过往的哀愁,“溯宫沟、暗流空绕”,既是写红叶在沟渠中随波逐流的命运,也暗示寄情于红叶的女子,那如落叶般风雨飘摇的命运。同时“宫沟”“杳杳”等字也暗喻着南宋三宫北迁的实事。如今是“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永无休止的凄厉蝉声与匆匆飞过的候鸟哀鸣,这深秋的一切无不勾起词人的哀愁。“此时怀抱”与“题红杳杳”是何其相似相通,都是由落叶引发的感伤情怀。再次写此时秋景,那是“乱影翻窗,碎声敲砌”,秋风吹乱落叶,叶影凌乱,映于窗上,耳边所闻,是落叶的细碎声敲打着台阶。于此时,独坐客舍,想一己飘零,岂不如这落叶般?想南宋覆灭,岂不如这乱影般? 当人世中的秋天来临,一切便都如落叶般坠落、陨灭。何况这逝去的年华再也无法重来,覆灭的王朝再也无法重生。回首过往,怎能不“愁人多少”?结语归于寂寥,遥望在远方的故园,何人扫除满庭的落叶?似一幅凄清的画面,画中唯有落叶、枯藤、无人庭院和深深夜色。
有日本学者认为:“这首词不仅仅成了一首纯粹的咏物词,而且也成了一首将强烈的悲伤押入静谧的调子中的美丽的词。”(萩原正树《王沂孙的咏物词》)悲伤与静谧,是此词的基调。落叶飞舞,他看到的是深秋的凋零和隆冬的影子,这落叶引发了他的悲愁,因为他的人生,他一生执著眷念的南宋,又何尝不是深秋时的一片落叶呢? (黄阿莎)
集评 清·陈廷焯:“凄凉奇秀,屈宋之遗意。此中无限怨情,只是不露,令读者心怦怦然。结笔落寞。”(《云韶集》卷九)
俞陛云:“《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见落叶而伤秋,词人每有此感。但碧山忠爱之忱,出于不容已,故词中‘宫沟’、‘故国’,触处生悲。‘渭水’、‘洞庭’句引乱愁于无次,‘山路无人’句叹劫后之萧条。下阕因落叶而动乡思,断雁残螀,同其凄韵。此词‘洞庭’七句及‘前度’以下五句颇警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专收南宋遗民词的《乐府补题》。南宋末年,元兵攻打至会稽(今浙江绍兴)时,元僧杨琏真伽大肆发掘宋朝皇帝的六座陵寝,不仅劫掠陵墓中的珍宝,更大施暴虐,断残墓主的肢体,引起了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赵汝钠、张炎、陈恕可、唐珏、仇远等十四位遗民文人(其中有一位作者名佚)的强烈愤慨,他们饱怀着遗民之恸,托物寄情,托志于白莲(计10首)、蝉(计10首)、龙涎香(计8首)、莼(计5首)、蟹(计4首)等物,藉以抒发家国沦亡的悲痛。不知名的南宋遗民将这37首词汇集成《乐府补题》流传于世。这部词集受到了清代著名词人朱彝尊的高度评价,他在《乐府补题跋》中这样说道:“诵其词可以观志意所存。虽有山林友朋之娱,而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其骚人《橘颂》之遗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