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照临花园的阳光 [英国]麦克尼斯》读后感
释义

《照临花园的阳光 [英国]麦克尼斯》读后感

照临花园的阳光

变硬又变得冷酷,

我们无法把分秒

在阳光的金网里罩住,

一旦说出了全部,

我们就不能求原谅。

我们的自由如长矛

向它的目标飞射;

大地有引力,十四行诗

和鸟雀向大地降落;

我的朋友啊,顷刻

我们就没时间舞蹈。

天空适宜于飞翔,

藐视教堂的钟声

和一切刺耳、不祥的

警笛宣布的凶讯:

大地有引力在吸引,

我们要死了,埃及女王!

不再期望原谅,

重新变硬了心肠,

很高兴能跟你冒着

大雷雨并坐在一起,

而且心里感激

照临花园的阳光。

(屠岸 译)

注释:

莎士比亚剧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第四幕第十三场中安东尼有一句台词:“我要死了,埃及女王,我要死了。”埃及女王指克莉奥佩特拉。这里借用这句台词,把“我”改为“我们”。

【赏析】

《照临花园的阳光》是麦克尼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它展现给读者由许多相互纠缠的意象组成的带有预言性质的画面。有人认为那预示着离别的伤楚,有人认为那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冷硬、哀婉是它的基调。这首诗中有一颗受到伤害的心灵在同大自然、同读者对话,并努力从自然界寻求信念的支撑。

诗歌开篇抛出的句子用冷硬形容一点不为过:“照临花园的阳光/变硬又变得冷酷”,它为全诗奠定了冷峻的基调,也暗示了时间是理解诗歌的重要线索。随着时间流逝,变硬又变冷的不是时间本身,也不是被形象化了的时间载体——阳光,而是美好的情感,正如最后一节所说:“重新变硬了心肠”。可见,时间里流淌着的是情感,情感投射到花园里的阳光上,便有了冷暖之别。这种构思独具匠心,形象地传达了最不易表达也最隐秘的感受。一句“我们无法把分秒/在阳光的金网里罩住”进一步表达了惋惜之情。时间似水,而覆水难收,“一旦说出了全部,/我们就不能求原谅”这一句也是诗歌的题眼。“我们”指谁?曾说过什么?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首诗是麦克尼斯写给妻子的,因为这首诗写于他妻子离去之后。两人曾有什么样的对话,现在已不可考,只知有一个结果是覆水难收。

第二节,诗人避开主旋律,从其他方向开拓想象空间:“自由如长矛/向它的目标飞射”,“十四行诗/和鸟雀向大地降落”,这一起一落是人心所向和大自然的规律。自由这个字眼总是令人向往的,是鼓舞人心的力量。它与降落的“十四行诗”和“鸟雀”不同,是向上飞升的;但它总有一天会降落,因为“大地有引力”(诗中取万物的生长消亡都依自然的规律这一核心内涵)。“十四行诗”代表美丽的事物,“鸟雀”象征一切生灵。一切生命终将归于泥土,如有新生,那是又一轮陨落的开始,“自由”也不例外。全诗始终回响着“大地有引力”,并与心灵深处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顷刻/我们就没时间舞蹈”,“我们要死了”,一切完结了,噩梦降临了……诗人的预言是杜鹃啼血式的,是悲观宿命的。正如第三节中一再出现的不祥的预兆:“教堂的钟声/和一切刺耳、不祥的/警笛宣布的凶讯”,这些迹象进一步渲染紧张不安的氛围,暗示不祥的讯息即将成为现实。此时主人公心理上的凄冷、绝望远远超出环境的阴暗。有评论者依据这一暗示,推断诗人预言了1939年二战的全面爆发。而“我们要死了,埃及女王!”一句也确实令人匪夷所思。由《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可知,这一句绝叫既暗示了两人爱情故事的终结,也暗示埃及政权的覆灭。因此,在这首诗里,这种暗示到底预言了一场战争,还是诗人与妻子感情的终结?这种暗示是历史性的还是与个人生活体验相关?笔者以为这表达了诗人与妻子离别后的痛苦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毁灭性的情感创伤,与第一节“不能求原谅”暗合,重新把读者的想象拉回阳光照临的花园。

最后一节同开篇遥相呼应,呼喊更加绝望:“不再期望原谅,/重新变硬了心肠”。这种感情的变化非常无奈,即便感情受到重创,主人公心中依然留存感激之情,“很高兴能跟你冒着/大雷雨并坐在一起”,“而且心里感激/照临花园的阳光”。诗人通过雷雨天冷酷的环境反衬内心依然炽热的爱情及曾有过的脉脉温情。用一种积极的情感抵消另一种消极的情感,其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但其初衷却很令人敬佩。

这首诗虽然基调过于沉重,所用的比喻象征也稍嫌晦涩,但并不能掩盖诗歌温柔敦厚的节制之美。诗人收放有度,在绝望中不忘给人温情,谈爱情又不拘泥于你情我爱,通过自然万物开拓想象空间,最终将情感升华到宇宙规律的高度。

(乔 华)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