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词·张炎·探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两宋词·张炎·探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张炎·探春》张 炎

张 炎

己亥客阖闾,岁晚江空,暖雨夺雪,篝灯顾影,依依可怜,作此曲寄戚五云,书之,几脱腕也

列屋烘炉,深门响竹,催残客里时序。投老情怀,薄游滋味,消得几多凄楚。听雁听风雨,更听过、数声柔橹。暗将一点归心,试托醉乡分付。

借问西楼在否。休忘了盈盈,端正窥户。铁马春冰,柳蛾晴雪,次第满城箫鼓。闲见谁家月,浑不记、旧游何处。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树。

注释 ①己亥:即元大德三年(1299)。阖闾:指江苏苏州。篝灯:用竹笼把灯光照住。戚五云:名明瑞,字子云。有诗名。因读书于会稽五云山,故有此称。②烘炉:指花灯。③响竹:爆竹。④盈盈:美好的样子,代指月亮。⑤铁马:檐马,即风铃,将小铁片悬于屋檐下,风起则琤琮有声。 ⑥柳蛾:蛾眉般的柳芽。⑦次第:接着,转眼。

杜陵诗意图(之四) 【明】 谢时臣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一首写在岁暮的词。这一年词人已经52岁了,仍在漫无尽头的羁旅生涯中。一年将尽,雨雪交加。独自坐在灯下,听着别人家的爆竹声声。“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这注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词前有小序,简短深沉,虽然不过是交代时间背景,然已有悲情弥漫。“岁晚江空,暖雨夺雪”,写户外景。江色空茫,雪后空中下起小雨,雨一落,雪便化了,这是江南的冬季。“篝灯顾影,依依可怜”,转写到室内,篝灯昏黄,唯有影子与自己相伴。蒋捷有一首《贺新郎·兵后寓吴》写道:“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乱世遗民,愁绪是很相近的。

“列屋烘炉,深门响竹”,起笔便提及家家门前都燃起花灯,门庭深处响起了爆竹。这是临近除夕时吴地的风俗。 倘若是太平盛世,合家团聚,这夜里该是“团圞小酌醺醺醉”(章谦亨《步蟾宫》)的欢喜时辰,而此刻,这烘炉、响竹都无法给词人带来欣喜,反而是“催残客里时序”。又在异乡度过了一年的光阴,这惊醒增添了词人的愁闷。“投老情怀,薄游滋味,消得几多凄楚。”渐渐说到自身,仿佛是和老友聊天叙旧。“投老情怀”是渐入老年的衰飒心情,“薄游滋味”是奔走衣食的失意贫寒。岁月已晚,人生迟暮,长年漂泊,茕茕孑立。“几多凄楚”,似一声无奈的叹息。

在凄凉的意境中,词人连用三个“听”字,直逼出归心。“听雁听风雨,更听过、数声柔橹。”嘹唳的大雁、凄清的风雨以及水边的橹声,都是羁泊中所闻。蒋捷在《一剪梅·听雨》中有:“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对于张炎,这雁声、风雨声和柔橹声,都是足以引发乡愁的声音。乡愁浓烈,却始终无法归乡,只能“暗将一点归心,试托醉乡分付”。醉中逃愁,这与李清照“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中的沉痛,是何等相似。

写过自身的客中忧愁,转笔写对友人的思念。“借问西楼在否”? 一声疑问,引出往昔时光。“西楼”想必是曾经欢聚的场所,那一夜月光澄澈,圆满端正,照入房中。“休忘了”正是唤醒对方的回忆。回忆中的明月倏忽而过,“铁马春冰”以下三句,再次说到眼下。屋檐下的铁马风铃结着一层薄薄的春冰,蛾眉般的柳芽上,是已经放晴的雪意,不多久,元宵的箫鼓就要响遍全城。这三句,写异乡此刻的风物,与上阕首句“列屋烘炉,深门响竹”遥相呼应。此时仰头再看明月,明月却早已忘记了曾经词人与友人欢聚的夜晚,它又照在了别处的人家。如今明月已“浑不记、旧游何处”,西楼不再,友人不再。在这岁暮的异乡,词人的心情陷入寂寞的低谷:“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树。”

梅花,是宋末遗民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王沂孙、周密和张炎各有一首以《疏影·梅影》为题的词。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性,此处的一树梅花,既是孤寂中词人的唯一陪伴,也是在离别了友人之后,唯一的知音相赏。词序中云:“书之,几脱腕也。”或许词人自己也为这份凄凉冷清而难过得无法继续写下去。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云:“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诗是直陈沉痛,而这一首同样写于岁暮异乡的词作,却更以一种“深沉蕴藉之气,盘旋而下”(刘斯奋《姜夔张炎词选》),让人感慨唏嘘。(黄阿莎)

集评 清·程洪:“白石老仙以后,只有此君与之并立。此词工力悉敌,试掩姓氏观之,应不辨孰为尧章,孰为叔夏。”(《词洁》卷三)

俞陛云:“前六句写吴下岁除景物,藉遣客怀。‘听雁’二句,叠用三‘听’字,表独客先闻之况。而旅居能闻橹声,尤确肖吴中临水人家。下阕‘谁家月’三句重访旧游,依微若梦,今宵明月,知照谁家,向空处寄情,玉谿生所谓相思无益,未妨惆怅也。结句言前欢既渺,幸有梅花作伴,为岁寒良友,聊自慰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宋代曾广泛使用的“镣炉”。镣炉,也作燎炉、镣灶,一种金属制的有孔风炉。宋代使用颇为广泛,文献中多有记载。魏泰《东轩笔录》:“艇中惟有一卒司镣炉,世谓之茶酒司。”吴自牧《梦粱录·皇帝初九日圣节》:“御前头笼燎炉,供进茶酒器皿等。”王明清《挥麈后录·贾明仲治童贯第得谢逾数万缗》:“又令庖人持银镣灶,即厅之侧燎火造包子。”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烹调画像砖绘有此炉形制,据画面上看,此炉周围有方形木架,不用人力吹火,通风良好,火力旺盛,具有清洁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为当时一种较先进的炉具。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