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词·叶梦得·八声甘州》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两宋词·叶梦得·八声甘州》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叶梦得·八声甘州》叶梦得

叶梦得

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沉迷。

注释 ①“寄知”三句:化用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②漫:徒然、空自。③却:推辞、拒绝。④小轩:带窗户的小屋。⑤蹊:小路。⑥沧波:碧波。⑦断霞:片断的云霞。

对菊图 【清】 原济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甲辰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叶梦得时居卞山承诏堂、知止亭。词序中提到“承诏堂”“知止亭”,据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载,卞山石林精舍有承诏、求志、从好等堂,又有岩居、真意、知止等亭。词序中提到的刘无言,名焘,是湖州长兴人,元祐三年进士,其文颇为苏轼所赏。

叶梦得虽然多次身居高位,但仕途几起几落,并不顺利,其间多次退居卞山,此词便作于退隐之时。叶梦得对陶渊明甚为喜爱,作品常用其诗句,多见于描写隐居生活的词作中,《念奴娇》里更是全篇化用陶潜的诗句。此词一开始便借用了叶梦得一贯青睐的《归去来兮辞》中归鸟飞云的意象,虽貌似状景,却明确地展示了词人退隐的状态。倦鸟知还,已无心把两难齐具,暗指词人已经厌倦官场,选择归田隐居。“倦鸟”“无心”等字眼,也铺开了一片淡漠的氛围,颇合归隐的意味。次三句又在淡漠中平添几分洒脱,“飘然”“悠然”无一不见逍遥,一个“去”,一个“止”,则又在起落收放之间显得潇洒自如。或行或止全随心意,很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味道,用笔虽淡,却把隐士生活的自在描摹得十足充分。若说此三句写的是自在,那么上阕的后半写的则是悠闲。虽然田园尚在荒芜中,然而词人却“趁雨却锄犁”,借雨偷闲,与邻翁诗酒相会。几句之间,写尽隐居生活的闲散情致。

下阕转写居所周围的景致。“况是岩前新创”三句,扣了“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的题目,描写了施工毕后居住之地的景象。“小轩横绝”“松桂成蹊”,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曲径通幽的隐逸之处,也交代了后面凭高东望抒怀的场所。前三句“岩前”“小轩”“松桂”写堂前近景,次二句用“凭高”一转,从“小轩”“松桂”一下到“云海与天低”,立刻把近景投向远处,格局陡然开阔起来。随着词人视线的转移,后面四句调子也从前面的悠然从容转入激越高昂。碧波、浮空、断霞、晴霓,作者的视角从隐逸的一屋一亭转到了天地之间,境界由小变大,景致由实变虚。登高之后景色的转变暗示了词人心境的转变,前面田园式的悠然自得全然不见,变为一片苍茫壮阔,不禁让人疑惑,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登高来的么?词人在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此生心事,老更沉迷”。原来即便前面写尽隐逸的情致乐趣,词人胸中终有心事念念不能忘怀。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隐居的生活如此悠闲自在,词人如此乐在其中,一旦登高远望,便再无法悠然,而是充满了河山之叹。

如果说本词前面的大半是田园诗般优美精致的小调,下阕的后半则是大开大阖、波澜壮阔的大调。全词欲扬先抑,用了大半篇幅写隐逸之闲,旨在抒发最后的对天下之忧。“老更沉迷”的“此生心事”,大概也就是叶梦得几出几进朝堂的原因吧。(孙棣)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