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梁甫行》简介|介绍|概况
乐府诗篇名。一作《梁甫行》。三国魏曹植作。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和主旨,历来多有不同看法。清宝香山人说:“此悯贤人隐而不用于世也。”(《三家诗》曹集卷二)陈祚明说:“写得萧瑟,岂徙封临菑时作耶?”(《采菽堂古诗选》卷六)朱乾说:“亦以咏齐之风土也。此诗殆作于封东阿、鄄城之日乎?……无矜恤之心,而有鄙夷之意,子建亦昧于素位之义矣。”(《乐府正义》卷九)朱绪曾说:“东阿、鄄城皆非边海之地,此悯汉末黄巾寇乱,民人流离而作。朱乾所论非也。”(《曹子建集考异》)今人余冠英说:“这诗写边海贫民生活之苦。第二句似乎有讽朝廷德泽不能及于边民的意思。有人以为是作者写自己的贫困,因为作者屡次迁徙,也曾有过‘连遇瘠土,衣食不济’的情况,但曹植的封地只临菑较近海,临菑并非瘠地,其说不可从。”(《乐府诗选》)徐公持说:“《泰山梁甫行》约作于建安十二年曹军北征三郡乌桓途中,曹植随军到了北方滨海地带,他对那里的异域风土和边地人民的贫困生活产生了强烈印象。……诗里明显地流露了对‘边海民’的关切和同情。”(《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一卷《曹植》)牛淼祥说:“在曹叡的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古诗鉴赏辞典》中《泰山梁甫行》篇)现在一般认为,此诗大约是曹植早年的作品。诗中反映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风格质朴浑厚,在曹植诗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