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诸葛亮·出师表》原文鉴赏
先帝创业未半2,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5,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6,不宜妄自菲薄7,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8,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9,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10,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11,此皆良实13,志虑忠纯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15,然后施行,必然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16,性行淑均17,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8。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9;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1。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1,此悉贞亮死节之臣2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23,躬耕于南阳2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25。先帝不以臣卑鄙26,猥自枉屈2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28,奉命于危难之间2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2,恐付托不效33,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34,深入不毛3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36,北定中原,庶竭驽钝37,攘除奸凶38,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39,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得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0,以彰其咎4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2,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1这是诸葛亮在出师伐魏前上给后主刘禅的表。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年)秋,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叛乱,解除了后顾之忧。经过一番休整,于建兴五年(227年)三月,率大军进驻汉中,准备北伐曹魏。出师前,上表刘禅,希望他能发扬先帝刘备尊重人才,善于纳谏和秉法持正的品德。2先帝:指刘备。3崩殂:去世。4益州:指蜀汉。疲敝:人力疲劳,物力困乏。5殊遇:指恩宠。6恢弘:发扬,振作。7妄自菲薄:指自己轻视自己。8陟罚臧否:陟;提升。罚,惩罚。臧,赞同。否,贬斥。9作奸犯科:作奸,干奸邪的事。犯科,触犯法律。科,指科律,法令。10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11侍中:侍从皇帝左右,为应对顾问的官员。侍郎:即黄门侍郎,为宫廷近侍,传达诏命。郭攸之:字演长,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性和顺,以才识知名于当时。费祎(yi):字文伟,江夏郡鄳(meng,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南)人,初任蜀汉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改授昭信校尉,多次出使吴国。诸葛亮去世后任后军师,旋代蒋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后在元旦宴会时被魏帝降人郭循刺死。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县(今湖北省)人,初任蜀汉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迁虎贲中郎将,后主延熙六年(243年)加辅国将军。次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对后主的过失能常加规劝。12良实:忠良诚实。13志虑:品德和意念。忠纯:忠良纯洁。14简拔:选拔。15咨:咨询。16向宠:襄阳郡宜城(今湖北)人,初任蜀汉牙门将。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惟向宠所部完整无损。后主时封都亭侯,任中部督,后迁中领军,在征讨汉嘉蛮时战死。17淑均:善良正直。18督:此处指中部督,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19先汉:即西汉。20后汉:即东汉。21桓:指东汉桓帝刘志,147—167年在位。灵:指东汉关帝刘宏,168—188年在位,他们在位时,信任宦官,政治腐败。22尚书:东汉时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此处指陈震。陈震,字孝起,南阳郡人,蜀汉初期任汶山郡(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太守,后主时为尚书,迁尚书令,出使吴国,还,封城阳亭侯。长史:丞相府的属官,此处指张裔。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蜀汉初期任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郡太守。后主时,诸葛亮驻汉中,他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后加辅汉将军。参军:将军府的重要幕傣,参谋军务,此处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随刘备入蜀,任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长,为诸葛亮器重,后任丞相长史。诸葛亮伐魏,他负责军需供应。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设丞相,他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政府事务,封安阳亭侯。22悉:都是。贞亮:指忠贞不二。死节:指具有以死报主的节气。23:布衣:平民。24躬耕:亲自耕种。25闻达:闻名通达。26卑鄙:地位低下。27猥:此处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自己,屈身俯就。28败军: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击败。29奉命:指刘备被曹操打败,逃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诸葛亮被派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向孙权求援。30尔来:从那时以来。31大事:指刘备在永安(今四川奉节)临终前嘱诸葛亮辅助刘禅,讨魏兴汉之事。32夙夜忧叹:早晚忧心叹息。夙,早。33效:奏效,实现。34渡泸:渡过泸水。泸水又名泸江水,指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会合后的一段河流。后主建兴元年(223年),蜀江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帅师出征,五月盛暑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35不毛:不生长草木五谷,指荒瘠或未开辟的地方。36三军:古代天子建立六军,诸侯建立三军,此处是指全军。37庶竭驽钝:竭尽努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辞。38奸凶:这里是指曹魏。39损益:增减、兴革。40慢:指怠慢,失职。41彰其咎:公布他们的过错。彰:彰明,公开。咎:过错。42咨诹(zou):询问征求。
【今译】 先帝创立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为三部分,我们的处境疲顿困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众侍从护卫,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这是由于他们时刻想着先帝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的缘故,想尽力报效陛下啊。困此,陛下应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先帝的优良品德,振奋有志之士的报国精神,不应轻视自己,言谈违背义理,堵塞了臣下尽忠劝告的道路。宫廷和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褒贬,不应有异。如有犯法作恶的,或尽忠立功的,应交给有关主管部门,对他惩罚或奖赏,用以显示陛下办事公平严明,不能偏袒护私,使得宫廷和相府的法令不一。
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想忠贞纯正,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该同他们商量,然后实施执行,这样定能对缺点和疏忽有所补救,得到很好的效果,将军向宠品德优良,处事公平,精于用兵,以前任职时经过考验,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量,一致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同他商量,这样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强弱调配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兴旺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因我们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为桓帝、灵帝的表现而惋惜、痛心。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忠诚贤良,坚守节操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信任他们,如果做到这一步,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亲身在南阳耕种,只图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向诸侯求得称扬荐拔。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竟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访我,向我征询当前的天下大事,这使人受到感动而振奋起来,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到挫折,在战败之时接到委任,在危难之中执行使命,从那时以来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为人谨慎,所以在去世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辜负先帝的重托,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在盛暑五月强渡泸水,深入荒远地区。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兵员武器已经充足,应当奖励和统率全军,北进平定中原,尽我凡庸的才能,消灭邪恶的敌人,复兴汉王朝,回到原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所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啊。至于考虑兴废改革,进献良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委我以征讨奸贼,复兴汉室的重任。事业无成就惩罚我,用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规劝陛下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陛下也应多加考虑,广泛征求治国的良策,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每当我殷切地追念先帝临去世时的诏命,常感到自己受恩太深,并因此而感激不尽。
临前之际,面对奏表热泪纵横,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集译】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唐·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总案】 诸葛亮不以文名著,但他的这一篇《出师表》却不知使多少古代的仁人志士击节叹赏。文中简要概述了自己从一介平民至蜀国丞相的历程,深深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并由是激发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辅佐蜀不辞辛劳的决心、恒心和勇气,他深知刘禅懦弱,作为辅弼之臣的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在临出征前,写下此表,苦口婆心地劝谏刘禅从国家利益出发,开张圣听,持法公平,诸葛亮可谓是古代贤相的榜样,在国危时难之际,不气妥,不苟且,竭尽心志辅佐刘禅。可惜有才无命,壮志难酬,使得许多后来人为之慨叹。杜甫有两首诗是写诸葛亮的,在《蜀相》一诗中,杜甫用沉郁顿挫的笔调,写出了许多人的共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