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柳宗元·游黄溪记》文章鉴赏
释义

《柳宗元·游黄溪记》文章鉴赏

《柳宗元·游黄溪①记》文章鉴赏

北之晋,西适豳②,东极吴③,南至楚、越之交④,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⑤,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⑥,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⑦,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⑧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⑨若剖大瓮⑩,侧立千尺{11}。溪水积焉,黛蓄膏渟{12}。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13},临峻流{14},若颏颔龂腭{15}。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16},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17}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18}。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19}。”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20}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21},死乃俎豆{22}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23}后之好游者。

【注】

①黄溪:在湖南零陵地区,源出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唐代属永州。②豳(bīn宾):古国名,唐邠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③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④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⑤浯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向流入湘江。⑥泷(shuāng双)泉:未详,当在永州。⑦墙立:像墙壁似的矗立。⑧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⑨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⑩剖大瓮:剖开了的大陶罐。{11}侧立:倾斜地放着。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12}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水停止不流。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13}石皆巍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14}峻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谓黄溪。{15}颏:下巴尖。颔(hàn汉):下巴。龂(yín银):牙根。腭:牙床。{16}鹄(hú胡):天鹅。{17}大冥:海一般大。“冥”,同“溟”,海。{18}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世:后嗣。{19}深峭者:深山险崖的地方。潜:潜居藏身。{20}声相迩:谓语音相近。{21}有道:谓黄神给黄溪居民以太平。{22}俎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这句是说,黄神死后,黄溪居民就祭祀他。{23}启:引导。

本篇游记中作于元和八年(813),是柳宗元最为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当时作者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较减,思想深刻,而趋于通达。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以为“自度罪大”,于是心情显得平和。所以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怡然自乐。

文章开头便出奇,不无夸张,发人兴趣,说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黄溪最善”。以比较的手法将永州和黄溪的美景置于全国和全州范围内,强调天下山水以永州最佳,永州山水以黄溪最佳,从而突出黄溪胜景的地位和价值,表明《游黄溪记》的不可或缺。

接着,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理所当然地介绍了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这样的写法,确乎像“以启后之好游者”,似作导游。但稍加咀嚼,却有意味。这段概括表述态度明朗,线索清楚,语词平实,评价恰如其分。

然后,文章转入具体写黄溪的景物。先写黄溪和黄神祠的方位:“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然后,调动笔力,蓄足气势,描写黄溪胜景:“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黄溪河两岸的山像墙壁一样矗立着。“墙立”一词生动传神,突出其陡峭而不可攀越。这“墙”上成排地生长着红花绿叶,各种树木,远远看去,像是与山一同升降、一同沉浮。这里通过视觉域差的变化写出山之高峻峭然,化静为动,以动衬静,巧妙结合,或拟人,或夸张,或比喻,贴切自然,恰到好处。“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补写一句,那些没有红花绿叶的地方或是峭崖,或是岩穴。这种补写,似是多余,其实正是作者独到之处。试想崖峭无法长树,其巨块大石裸露在外,可造成镜面折光的奇观,其岩穴无法观花察叶,可给人以幽深莫测的感受。这种景外之景的充实正是补写的副产品,是间接描写产生的效应。

之后,作者倾注全力描写初潭:“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从黄神祠往上拎衣涉水八十步,就到了初潭。这里最为秀丽,各种胜景几乎无法描绘,作者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位描绘初潭的美景,清新秀丽,如在眼前,表现了作者妙笔生花的艺术功底。初潭写两岸的石山突出其峭险危;二潭写水边的石头突出其高大稳,“巍然”一词作概括描写,“临峻流,若颏颔龂腭”。此外,作者还通过多种比喻写石头之复杂形状。于是二潭里,巨石,激流,大鸟,相互映衬,依托,气势磅礴,形、色、物、景、静、动交合,有如一幅妙手丹青的诗画图,给人以温馨怡情的享受和精谌别致的艺术熏陶。

最后,文章转入写黄神祠,用了两个段落。第一段写黄神祠的所在地,第二段写黄神祠的传说。它告知读者,黄神住的地方这样美,关于黄神的传说更美。黄神姓王,是王莽的同宗,王莽死后,他便改成姓黄,逃来永州,在深山老林里躲起来。王莽曾说自己是黄帝和虞舜的后代,并称他的女儿为“黄皇室主”,因“黄”“王”语音相近,又有确凿证据,后人也就这样认定了。自从黄神居住到这里后,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当地百姓便因他道德高尚,而无限尊敬他。他死之后,大家都虔诚地敬奉他,并在他死之日祭祀他,年年如此。同时还为他修建了这座祠堂。这则神话传说故事优美,结构完整,富于神秘色彩,为“永最善”的黄溪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黄溪其实很偏僻,并非名山大川,而作者誉为“最善”。写山,曰“墙立”,曰“骈植”,铸词精练,而见陡峭之势,丰茂之态。述水,则状初潭如剖瓮高挂,见游鱼“来若白虹”想象奇妙,形象生动,水清流急,不言而喻。而这相传为奸贼王莽的后裔,却因居住深山而被视为神,吸引人民安居黄溪,得到他们的尊敬,立祠祭祀。可见山水不以偏僻而不善,人不为逆境而无道。相反,偏僻山水可以“最善”逆境中人可以“有道”,有黄溪和黄神为证。

综上所述,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黄溪初潭、二潭和黄神祠的秀丽的山水风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逼真的黄溪山水图。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其技法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却似信笔写来,天衣无缝。

后人评论

刘大櫆:“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文,琢字炼字,无不精工。古无此调,子厚创为之。”(《古文辞藻纂》卷五十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