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查理大帝传 [法国]艾因哈德》读后感
释义

《查理大帝传 [法国]艾因哈德》读后感

【作品提要】

查理大帝(Charlemagne,742—814,其中768—814年在位),又称查理曼,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王。查理于768年继位,771年正式成为全法兰克国王。查理在位四十六年间发动了五十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讨伐行动,使法兰克王国领土急剧扩张,成为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查理于800年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政权,查理在统治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等改革措施。另外,他重视文化教育,对基督教极为虔诚,修建了许多金碧辉煌的教堂,带来了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的兴盛。这些成就被西方史家称为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

【作品选录】

七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沉寂一时的萨克森战争重新爆发了。没有一次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更持久、更残酷,没有一次战争需要法兰克人付出更大的力量。因为萨克森人同住在日耳曼地方的大多数种族一样,生性凶暴,崇信鬼神,敌视我们的宗教,他们并不认为破坏和违犯上帝的法和人的法律是一种耻辱。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可以随时引起骚乱。因为除了在少数地方有茂密森林和绵亘山脉阻隔,明确地划分了疆界以外,双方的领土差不多处处都在空旷的平原上毗连;每一边都经常发生杀害、抢劫、放火的事件。法兰克人被这些事情激怒了,他们竟至认为不能再满足于报复,而应该向他们公开宣战。

于是战争开始,一直延续了三十年,双方交战至为激烈,但是萨克森人的损失比法兰克人为重。假如不是萨克森人背信弃义,战争或许结束得早一些。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承认自己失败,向查理国王恳求归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答应遵从他的命令,马上交出了应交的人质,接纳了派去的使臣。有时候他们是这样地畏怯和慑服,乃至答应放弃崇拜魔鬼,愿意信奉基督教。但是他们虽然有时候打算听从他的命令,却总是急于破坏诺言。因此没有法子知道他们究竟会这样做,还是会那样做,因为战争开始以来,他们几乎没有一年不是又作许诺又背约食言的。

但是国王高度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不会为顺境和逆境动摇,不会被他们的反复无常制服,不会使他迫于疲惫而中止他的事业。他从来不允许这类冒犯的人不受惩罚。他或者是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或者是派遣伯爵率领,去惩戒他们的背信弃义,并加以适当的处罚。因此最后当所有曾经抵抗过的人都被打败,并且归他统治的时候,他把易北河两岸的一万居民,连同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分成多批,移殖到日耳曼和高卢各处。这场延续这么多年的战争最后以萨克森人接受国王提出的条件而结束: 他们应该放弃崇奉魔鬼,抛弃本族的宗教仪式,接受基督教的圣礼,同法兰克人融合为一个民族。

八 虽然这场战争延续了这么多年,他亲自同敌人交战不过两次——一次是在德特莫尔德地方的奥斯宁山附近;另一次是在哈萨河畔,——这两次战役发生在同一个月内,其间只隔数天。敌人在这两场战役里被打得大败慑服,以致他们后来再也不敢向国王挑战,而且除非在有利地形的掩护下,也不敢抵抗他的攻击了。

在这次战争里,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双方都有许多出身高贵和职位显要的人阵亡,但是战争终于在第三十三年停止了。当时在世界各地所爆发的反对法兰克人的战争是这样频繁,这样严重,而国王又以这样的技巧来指挥作战,以致观察家有理由怀疑究竟是他的不畏艰辛,还是他的鸿运更值得令人钦羡。意大利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早两年即行开始,虽然战事从未间断,但是他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事业却没有因而中辍,而且无论在哪一次战争里,尽管条件艰苦,也从未订过停战协定。因为这位国王,这位在当时统治世界各国的诸王中最英明、最高尚的国王,从不因为所需要付出的辛劳而拒绝承担或从事任何事业,也从不因为害怕危险而退缩。他了解他所承担或完成的每一件工作的真实性质,因此,他从来不因为失利而受到挫折,也从来不因为侥幸走运而迷失方向。

九 在对萨克森人的战争经常地、几乎不间断地进行着的时候,他把卫戍部队布置在边境的适当地点,率领一支他所能召集的最庞大的远征军去进攻西班牙。他跨过比利牛斯山,接受了他所进攻的城镇和要塞的投降,领着军队平安无损地回来了。其间只有一次失利,这是在归途中,通过比利牛斯山隘口的时候,由于加斯康人的反叛行为造成的。当军队为了适应地形和山隘的特点,排成长列,正在行进的时候,加斯康人却在山顶上布置了伏兵,这里左近一带森林广阔而茂密,非常适于设伏,于是他们直冲而下,进入下面的山谷,冲乱了辎重部队的最后部分,也冲乱了保护前面部队的后卫部队。在接踵而来的战斗中,加斯康人把他们的对手杀到最后一人,然后夺取了辎重。当时夜幕已降,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四面逃散了。在这次战斗里,加斯康人的轻便的武装和肇事地点的地势都有利于他们。在交战中,御膳官埃吉哈德、宫伯安塞尔姆、不列颠边防区长官罗兰和其他许多人一起被杀死了。这次袭击未能立即受到惩罚,因为袭击结束以后,敌人整个地遁迹了,他们所留下的,只不过是关于他们究竟在哪里的流言而已。

十七 尽管他在扩充国家的疆域、征服其他部族方面取得这样的成就,他却还着手兴建了许多工程,用来装饰国家,便利公众,而且有几样已经完工了。在阿亨的奉献给上帝的圣母马利亚的大教堂、美因茨附近莱茵河上长度达五百尺的大桥,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他的主要的工程。但是在他死前一年,那座桥梁被烧毁了。虽然他已经决定用石头代替木头重修这座桥梁,但是桥梁并没有修复,因为接着不久他就去世了。他还开始建造华丽精致的宫殿。其中一座距美因茨不远,在英格尔海姆市镇附近;另一座在沿巴塔维亚岛南岸流过的瓦尔河上的尼梅根。他向管理神圣建筑物的主教和教士们发出特别命令,国内任何一所神圣建筑物如因年久而颓坏时,必须修复,他还命令他的官员视察他的命令是否付诸执行。

为了对北欧人作战,他还建立了一支舰队。为了这个目的,在从高卢和日耳曼流入北方大洋的诸河流附近建造船只。由于北欧人经常进行侵袭,破坏高卢和日耳曼沿海地带,他在一切港口、一切可以通航的河流的河口设置堡垒,驻扎卫戍部队,防止敌人的侵入。在南方,在纳尔榜海岸和塞普提曼尼亚海岸,以及直至罗马城为止的意大利海岸,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来阻截不久以前开始从事海盗生涯的摩尔人。由于这些预防措施,在查理在位期间,意大利一直没有从摩尔人那里受到严重的危害,高卢和日耳曼也没有从北欧人那里受到严重的危害;只有埃特鲁里亚的一个城市森图姆塞利遭到出卖,陷入摩尔人之手,受到抢劫;另外,在弗里西亚,一些邻近日耳曼的岛屿受到北欧人的侵掠。

十九 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决定让他的儿女们全都学习他本人非常重视的文艺诸科。此外,一到他那些儿子的年龄适合的时候,他就让他们学习像真正的法兰克人那样骑马,并且训练他们使用武器和打猎。他命女儿学习毛纺技术,用心操运梭子和线杆,以免闲散怠惰,使她们养成高贵的品质。

他在逝世以前,已经丧失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长子查理,曾被立为意大利国王的丕平和曾经同希腊人的皇帝君士坦丁订过婚的长女赫罗特鲁德。丕平留下一个儿子,名字是伯纳德,还有五个女儿,名字是阿达尔海德、阿图拉、贡德拉达、贝尔泰德和提奥德拉达。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查理最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家庭感情,因为他的儿子一死,他就指定孙子伯纳德继承其父,并把孙女收来同自己的女儿一起抚养。

他对于两个儿子和女儿的死亡,感到不那么经受得住,这出乎了人们根据他平素的坚硬心肠而作出的意料,因为他的家庭感情与他的勇敢同样都是突出的特点,这种家庭感情迫使他流出眼泪。此外,当罗马教皇哈德良——他把他当作最知己的朋友——的噩耗传来的时候,他为他哭得就像是丧失了一个兄弟或是一个爱子似的。由于他在友情方面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他很容易接受友谊,并且忠实地保持它,他对一切列在朋友范围以内的人,都尊重到极点。

他对抚养子女这样在意,以致他在家的时候,从来不曾不同他们一起吃饭,他出游的时候,从来不曾不带他们同去。他的儿子同他一起骑马,女儿跟在后面。有些专门挑选出来的侍卫在他女儿所在的行列殿后从事防护。她们都很美丽,很受父亲钟爱,可是,他不肯把她们嫁出去,既不许配给本族人,也不许配给外国人,因之,人们不免感到诧异。但是直到他死,他一直把她们都留在家里,他说他不能够离开她们。因此,在其他一切方面伴随着他的鸿运,在这方面却被丑闻秽事和品德有亏的瑕疵给破坏了。然而,他对一切事情都视若无睹,自行其是,好像他不曾碰到过任何有关他的错事的猜疑一般,或者也像这种流言蜚语一向无人相信似的。

二十二 他的躯体高大而强壮,身材颀长,但是并不粗笨,他的身长是脚长的七倍,头顶呈圆形,眼睛很大,目光敏锐。他的鼻子比一般的大些,头发美丽而呈白色,神态活泼愉快;因此无论或坐或立,面容总是庄严而感人。虽然他的颈部有些粗短,身材有些肥胖,但是由于身体的其余部分很匀称,这点并不显著。他的脚步稳重,全身的姿态很雄伟;他的声音清晰,但是简直并不像你所预料的那样洪大。他很健康,但是他在去世以前的四年间,经常发烧,最后一只脚也跛了。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他也往往自行其是而不肯听从医生的话,他几乎是憎恨医生,因为他们劝他放弃吃惯了的烤肉,而改吃煮肉。他经常操练骑术和打猎,这是一种民族习惯,因为在这点上,世界上简直没有任何种族可以同法兰克人相媲美。他很喜欢天然温泉的水汽,经常练习游泳,他游得很熟练,没有人可以很公平地被认为比他高明。一部分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把他的宫殿修在阿亨,最后几年一直住在那里,直到逝世。他不但常常邀请他的儿子去温泉沐浴,而且常常邀请他的贵族和朋友,有时候甚至还邀请许多侍从和护卫人员前去。

二十三 他穿着本族的,也就是法兰克人的服装。他的衬衣、衬裤是用麻布制的,外面罩着一件镶丝边的外套,脚穿长袜,腿上横缠着袜带,两只脚套在鞋子里。冬天,他用水獭皮和貂皮做的短上衣来保护臂膀和胸部。他穿着蓝色的外衣,经常佩带着一支剑,剑柄和剑带是金的或银的。偶尔也使用一把镶宝石的剑,但这只是在重大节庆或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外国服装虽然美观,但是他不喜欢,除了有一次在罗马由于哈德良教皇的请求,另一次由于哈德良的继任者利奥教皇的请求,他穿上长外套、外衣、罗马式的鞋子以外,他从来不肯穿着它们。每逢节日,他穿起织金的袍服、缀有宝石的靴子,外衣系上金束带,还戴着分外耀目的黄金和宝石的王冕,在队伍里走着。但是在其他日子里,他的服装与普通人的没有什么区别。

二十四 他在饮食方面节制有度,对饮酒尤其如此,因为他对任何人的,特别是自己和朋友们的酩酊醉态抱有强烈的憎恶。他对禁食是不容易做到的,常常抱怨说斋戒有害于他的健康。除了在重要的节日以外,他难得举行盛大的宴会,但是每到那个时候他就邀请许多客人。他平日只吃四道菜,但是猎人们常常带来的放在烤叉上的烤肉则不包括在内,他吃起烤肉来比吃别的东西更为餍足。用餐之际,或有歌唱,或有朗读,供他听赏。朗诵者把历史和古代人物的伟大业绩读给他听。他对圣奥古斯丁的著作深为喜爱,特别是对题名为《上帝之城》的那部。他喝酒和任何饮料都这样有节制,以致在吃饭的时候,他难得喝到三次以上。

夏天午饭之后,他吃一些水果,喝一口饮料,然后,正像他晚上做惯的那样,脱下衣服、靴子,休息两三小时。晚间,他睡眠如此之不安稳,竟至一夜之间醒来或起床四五次之多。

当他正在穿靴子和衣服的时候,他不仅会见朋友,而且,如果宫伯前来报告发生了什么非他作出决断就无法解决的争端时,他就会让人把当事人立刻带进来,对于案件进行审问和宣判,犹如他坐在法庭上一般。另外,与此同时,他往往也处理当日必办的任何事务,或者向臣仆们发布命令。

二十五 他说话流利而敏捷,能够最清晰地表达他的意旨。他并不仅仅满足于本族语言,而且还不辞辛苦地去学习外族语言。他的拉丁语学得这样好,说起来就像是说本族话一样;但是他对希腊文的口语表达却不如理解能力为高。他的谈吐这样流利,甚至有时候都显得有些饶舌。

他对于文艺诸科极其注重,对教授各科的人极为尊敬,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他从比萨的副主祭彼得(他是一位老人)那里学习文法科目;其余的科目则由阿尔比努斯,即阿尔昆讲授,阿尔昆也是一位副主祭,他来自不列颠,属撒克逊族,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查理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阿尔昆那里学习修辞学、辩论术,特别是天文学。他也学习计算术,并且极其勤勉地细心观察星辰的运转。他还努力学习书写,为了这个目的,他常常把用来写字的薄板和纸张带在身边,放在卧榻的枕头下面,以便在空闲的时刻使自己习惯于写字。但是他对这项陌生的工作开始得太晚了,因之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二十六 从幼小时候起,他就在宗教生活里长大,他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因此他在阿亨兴建了雄伟的、最美丽的教堂,饰以金银,配以烛台,正门旁门都用坚固的黄铜制就。由于他不能从别的地方找到供修建教堂之用的大理石柱,他让人从罗马和拉文纳运来。只要他健康情况许可,在清晨、傍晚、夜间和献祭的时候,他到教堂去一直是很勤的。他怀着最大的关切使教会的一切仪式都以最庄严的方式来完成,他经常警告教堂的看守人,不得允许任何不适宜或不洁净的东西进入教堂或留在教堂之内。他准备了这样多的金银器皿和这样大量的教士法衣,以致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就连属于教阶最低层的司阍也不用穿着他们平日的服装来执行职务了。他细心地改正朗读和歌唱的方式;因为他对二者都受过严格的指导,虽然他自己从来不公开朗诵,而且除了与其余的会众低声合唱之外,也从来不唱歌。

二十七 他极热心于救苦济贫,发放希腊人称之为布施的救济金或救济物。因为他不仅在本乡本土加以关注,而且常常越海向叙利亚、埃及、阿非利加——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和迦太基——运送财物,怜恤任何贫困的基督徒,只要他们在当地的悲惨状况传到他的耳边。主要是由于这个缘故,他才与海外的国王建立友谊,希望借此为生活在他们统治下的基督徒赢得一些帮助和救济。

他爱罗马的圣使徒彼得的教堂超过一切神圣和可敬的地方,他向这所教堂的库藏输送了大量的金银、宝石等财物。他送给教皇无数的礼物。他在整个统治期间,竭尽全力(的确再也没有一个目标比这件事使他更为在意)使罗马城恢复旧日的威信,他不仅保卫圣彼得教堂,而且还自己出资装饰它,使它比一切其他教堂更为堂皇富丽。虽然他这样重视罗马,但是在他统治的四十七年间,他只有四次到罗马去履行誓言和奉献祷词。

二十八 但是他最后一次到罗马去的目的却不仅限于此;因为罗马人残酷地迫害了利奥教皇,把他的眼睛挖出,把他的舌头割掉,逼得他向国王寻求保护。因此国王去到罗马,以便使惨遭破坏的教会秩序得到恢复。他整个冬天都住在那里。就在那个时候,他接受了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他最初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但是在他接受了尊号以后,却能平心静气地容忍着由此引起的敌视和罗马皇帝的愤怒。他以他的豁达大度克服了他们的敌意,论起胸襟开阔来,他无疑地是远远超过他们的,他常常派使臣到他们那里去,称他们为他的弟兄。

二十九 在接受皇帝称号以后,他注意到他的臣民的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多缺点,因为法兰克人有两套法律体系,在许多方面,二者差别甚多,因此他决定增补所缺少的部分,调和二者的歧异,并订正内容或文字方面的错误。他的全部计划远未完成,他只是增添了一些律令,并补足一些不完备之处。但是他发布命令: 凡属他领域之内的一切部族的法律和规章之尚未成文者,应当收集起来,并且写成文字。

他还写下了那些歌颂国王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征战的古代粗鄙的歌谣,并把它们铭记于心。他还着手编写本族语言的文法。

(戚国淦译)

注释:

萨克森战争在查理所进行的全部战争中占首要地位。由于萨克森人坚决抵抗,使法兰克人耗费了极大的力量。战争旷日持久,延续三十余年(772至804年)。

【赏析】

查理大帝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重要人物。他胸怀宏远,文韬武略,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大半生,成就了赫赫霸业。他的故事自然令人神往。艾因哈德所著的《查理大帝传》作为最早的相关史料,是中世纪时期的一部传记杰作。作为查理大帝身边的宠臣,艾因哈德是所有大臣中查理大帝最愿意与之商量私事的人。诚如艾因哈德所说:“由于我曾亲身参与这些事件,身临其境,目睹其事,因此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而且我也不能肯定有没有别人会写出它们。”

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包括两个部分: 查理大帝在国内外的事业以及他的私生活和性格。它高度概括了查理一生最伟大的贡献: 武功与文治。本书共有三十三节,各章节短小精练,节奏明快,结构脉络清晰,连接却较为松散,就好像是展览在时光走廊中的一幅幅查理大帝的照片,供人们驻足欣赏。

在查理大帝发动的一系列战事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是公元772年至804年间针对萨克森人的侵略战争。萨克森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对此,艾因哈德哀叹道:“没有一次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更持久、更残酷,没有一次战争需要付出更大的力量。”782年,查理派军队进行血腥镇压,一次便处死4500个萨克森人。他就这样用暴力征服了萨克森人,使他们皈依基督教以至最终整个民族被法兰克所同化。值得一提的是,艾因哈德在传记中记述了查理军队唯一一次失利的战斗——远征西班牙途中在比利牛斯山峡谷遭到伏击,可惜只是寥寥数语、闪烁其词,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事实上,埋伏袭击查理军队的是同样信奉基督教的加斯康人。他们借助有利地形,乘查理军队溃败之机突袭其后卫部队,司令官罗兰战死。但几个世纪之后的著名史诗《罗兰之歌》却把当地的加斯康人变成了穆斯林阿拉伯人,而罗兰也被美化成捍卫基督的浪漫主义式的英雄人物。在这里,历史成了传说,传说又成了神话。这场失真最为严重的军事行动无疑对中世纪的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查理大帝一生中另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是他的加冕称帝。查理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把基督教确立为当时法兰克的官方意识形态。他在宗教文化改革方面也颇有建树。799年,查理亲自前往罗马帮助教皇利奥三世解除了来自罗马贵族的威胁,巩固了教皇的地位。出于感激,第二年的圣诞节那天,利奥三世在圣彼得教堂出其不意地把一顶金冠戴在查理的头上,称其为“奥古斯都”(神圣的意思)。关于这件事,艾因哈德写道:“他最初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如何解释这段话成了史学界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有人认为,查理不愿意接受教皇的加冕是因为这意味着教权高于皇权。他担心有朝一日,教皇会以其去冕的权力来要挟他。也有学者认为,当时的教皇生存在查理的庇护下,力量相对微弱,对查理还构不成威胁。英国学者P。 D。 金在《查理大帝》中分析最有可能成立的解释是,“艾因哈德仅提供一个文学以及道德的陈词滥调而已”。中世纪的人们认为谦卑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美德。艾因哈德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赞美查理大帝的谦逊品格。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查理的加冕称帝对于中世纪王权等世俗势力与基督教势力的结合有着重要意义。剑与十字的结合开始书写一部中世纪的历史。“骑士用剑开拓疆土,在十字的照耀下奔向远方。教士以十字来传播福音,在宝剑的护卫下走向各地。”

艾因哈德的语言简洁朴直,叙事明快、文情并茂。寥寥几笔的人物素描便勾勒出查理大帝的音容笑貌,使其立刻跃然纸上。从一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查理大帝作为常人的一面。例如,“他的躯体高大而强壮,身材颀长”,但是“他的颈部有些粗短,身材有些肥胖”;“他的声音清晰,但是简直并不像你所预料的那样洪大”;“他很健康,但是他在去世以前的四年间,经常发烧,最后一只脚也跛了”。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查理大帝,绝不缺少温情。“他对于两个儿子和女儿的死亡,感到不那么经受得住,这出乎了人们根据他平素的坚硬心肠而作出的意料,因为他的家庭感情与他的勇敢同样都是突出的特点,这种家庭感情迫使他流出眼泪。” 这样,查理大帝侠骨柔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有血有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受到加洛林时代尚古之风的影响,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在写作风格和结构安排上全面模仿了公元2世纪罗马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恺撒传》。艾因哈德撰写本书时,模仿古典作家优雅、朴实的文笔,较为真实地记录了查理的一生。艾因哈德的友人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在本书的序言中称赞“他的叙述在最严格的准确性方面更为见长”。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传记保存了许多珍贵、可靠的材料。但是,由于艾因哈德因袭了苏埃托尼乌斯只写传主而略去时代背景的写法,这本传记的叙述视野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对查理大帝个人行事的记载。同时,为了刻意仿效古典作品的短小精悍,“把这项工作压缩在最低的可能限度以内”,艾因哈德不得不舍弃很多史实的细节描写,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粗略的轮廓和一些稀疏的线索。正因如此,查理大帝和他所引航的那段历史也为后人创造了遐想和争论的广阔空间。另外,艾因哈德只描述了战场上查理大帝的坚定果断、善用兵法以及敌人对他的畏惧,甚至还对战争中本国损失甚微而津津乐道,而对战争给人民,尤其是被侵略国族的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却鲜有提及。尽管在本书中艾因哈德为了感激查理的知遇之恩而为其歌功颂德,对于历史的记载也有令人遗憾之处,但这部传记仍不失为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史料。

(夏玉玲)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