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清赵学敏。赵学敏(1719~?),字依吉,号恕轩,浙江钱塘人。此书撰于1765年,刊于1864年,共10卷,分18部,其中716种药物《本草纲目》未记载,加已载而需予补充药物共921种,其为补充《本草纲目》的著作,故名《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采、种草药予以介绍,参照《本草纲目》体例编撰,较之多出藤、花二部,书前首列“正误”。全书内容皆论述《本草纲目》误记或漏记的药物,如“大腹子”条称:“大腹子乃大腹槟榔,与槟榔形似而性异……至今日药肆中所用槟榔,半多以大腹子代用,率由濒湖一言之误也。”凡例称:“川贝不分川象(指川贝母、浙贝母);大枣不分南北,传误非浅。”又如“小序”中称:“濒湖之书成博矣,然物生既久则种类愈繁……如不解一也,今产霍山(在今安徽省西部)者则形小而味甘;白术一也,今出于潜(霍山,汉置潜县)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此而不书,过时罔识。”这说明许多药物同物而异种。皆载录以别之。书中所收许多药物来自民间,如:紫草茸清解痘毒,鸦胆子治疗冷痢,千年健治疗风湿,独角莲治疗毒虫咬螫等等,还收录了许多外来药物,如西洋参、西国米、吕宋果、金鸡勒等等,此外还发掘了民间验方和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赵学敏还著有《本草话》《升降秘要》《药性玄解》等,但已佚失,仅存此著,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