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普通人家也有家风》优秀家风赏析
释义

《普通人家也有家风》优秀家风赏析

普通人家也有家风

仇千记

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记不清是两年前还是三年前,那段时间的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中连续谈论着“家风”这个话题。有一天,大儿子看着电视,随口问我:“爸,咱们家有家风吗?”

我说:“你们看到了,在电视上介绍家风的要么是名门望族,要么是社会贤达,像我们这样最普通的家庭,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家风’。”

小儿子总爱和我较真,他说我的说法不对,普通人家也有家风。因为有家就必定有家风。家风不是家产,普通人家可以没有多少家产,但不会没有一两点家风,只是咱们没有慎重地总结过罢了。

想想这话也有道理。于是平生第一次向两个儿子回顾和审视自己这个家以及整个家族,期望能够找到一两点值得褒扬的地方,就权当算个家风。

于是那个夜晚有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回顾和梳理,终于和两个儿子一道,跌跌撞撞地总结出了三句话十二个字的“家风”——善待他人,孝敬老人,体贴女人。

善待他人

我给儿子讲了自己的曾祖父,一个终身务农的读书人。

曾祖父的父亲是文秀才,他的爷爷是武秀才,这三代人都吃斋念佛,乡里人尊称这样的人为“善人”。曾祖父活了八十七岁,去世时我已经二十多岁了,我记得乡亲们还会称我的曾祖父为“大善人”。农村里过年时,社火队会走进每一家恭贺新春,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人叫“议程官”,一边摇着羽毛扇,一边即兴呼喊一些吉祥话。我记得“议程官”每到我们家的大门前,总会亮开嗓子喊一句“积善人家庆有余——”大家点头附和。我后来才知道,我们家是沾了曾祖父这个“大善人”的光,才被称为“积善人家”的。

我不知道曾祖父上面三辈人对乡亲们做过哪些比较有影响的善举或善事,倒是有一点印象很深刻——我的曾祖父绝不容许家里人杀生!别人家过年杀猪宰羊,我们家连一只鸡都不能杀。即便是捉住一只老鼠,曾祖父都要我们提到野外放了它。我有时觉得曾祖父有点古板。

不仅不能杀生,连打都不行。有一次家里的骡子使性子踢人,我父亲拿棍子教训这牲畜,曾祖父却颤颤巍巍地拿着棍子满院子追着教训我父亲。我们站在屋檐下看着这有趣的一幕,都在偷着笑。曾祖父说,牲口很辛苦,不能这样待它。

现在想来,曾祖父对这些动物尚且如此,对人,估计也错不了。再回想曾祖父身后近二百号子孙,好像大都能够本分做人,最起码不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有时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周围人的事情。

虽然曾祖父从来没有开过什么家庭会议,对儿孙立过什么规矩,但儿孙们传承的是他的血脉。

回头再看看两个儿子,虽然都不是名牌大学生,但让我欣慰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好心眼。儿子的血液里也传承着家族的善良和厚道。

孝敬老人

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给两个儿子讲了我的祖父和我的父母。

我的祖父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幸存者。当时祖父是一个婴儿,地震前熟睡在襁褓之中。那天格外阴冷,我的曾祖父从外面敬神念经回来上炕取暖,顺手将睡在前炕的儿子推到了后炕。地震发生时房子塌了,当时大人们都在院子里,躲过一劫,唯独我的祖父就睡在屋子里,大家都觉得孩子遇难了。谁知过了一会儿,从废墟下面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一家人赶忙扒开废墟,原来后炕的旁边是一个土台子,撑住了落下来的房梁的一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空间,我的祖父就睡在这个小空间里,毫发未伤;而前炕已经被房梁的另一头砸出了一个大坑。村里人说,这是曾祖父的积德行善换来的老天爷的格外照顾。

这样活下来的我的爷爷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十三岁就撑起了一个家庭。有了这样一个能干的儿子,曾祖父三十多岁时就能放心地在外地作私塾先生;后来回家后名义上务农,实际上成天看看书,或者做一些轻活。爷爷再苦再累,都不会打扰他的父亲,几乎让我的曾祖父抱着书本赋闲一生。

曾祖父是个佛教徒,总要定期敬神念经,生活上有着极其严苛的清规戒律:不吃肉蛋,连葱蒜都绝不能沾染,以免口中的浊气亵渎了面前的经书。赡养这样一位老人非常不易。虽然儿孙们都能做到孝敬老人,但我的祖父还是为自己的父亲安排了最为理想的照顾人,那就是他的二儿子和二儿媳,即我的父亲和母亲。于是分家时,曾祖父就来到了我们家。

我的母亲是吃斋念佛人家出身,她最清楚怎样侍候一位信奉佛教的老人。二十多年间,母亲一直同时使用着两口锅,其中一个锅里丝毫不能沾染肉蛋和葱蒜,是为我的曾祖父特设的。母亲每顿饭都要增加一个特殊的程序:将盛饭勺子伸进灶膛里先热油,再把葱段儿或蒜瓣放进勺子里炒一炒。然后将其他人的饭盛到没有生火的另一个锅里,倒进刚刚“勺炒”的葱段或蒜瓣。曾祖父的锅碗瓢盆都是单独使用,单独冲洗,单独存放,绝对不能混入我们的碗筷之中。拌小菜,腌咸菜,也都是两种,非常严格,绝不混淆。

曾祖父每隔二十来天就要剃头。一般是三叔来做这件事,有时三叔太忙,母亲一个女人家就拎着剃头刀给我的曾祖父剃头了。曾祖父说,孙媳妇的手轻,比孙子剃得好。

最让曾祖父满意的是,老人家曾经念叨说,他去世时想戴一顶像唐僧戴的那种帽子,穿一双厚底的长筒靴子。于是,我的母亲看戏时暗暗观察,还有意到戏场后台,央求管箱人要来那种鞋帽细细观看,将样子和做工默记于心。经过了无数个夜晚的飞针走线,母亲竟然将这两样东西做出来了。曾祖父看后高兴得连连说: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曾祖父是穿戴着孙媳妇为他做的他最满意的鞋帽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现在一想起母亲如此精心而虔诚地赡养她的婆家爷爷几十年,都忍不住要流眼泪。换了我,我做不到。

还有,我的父亲所做的,我也做不到。

我的外公曾经是国民党县政府里的小职员,加上家里的成分是地主,他的后半生是在劳动改造和批斗中度过的,处境非常艰难,生活极其贫困。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很多个夜晚都为自己的父亲发出长长的叹息,有时暗自流泪。我的父亲能做的,就是不住地在炕洞里烧木炭,从家里仅有的口粮中节省出一些来给我的外公做饼子。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就收拾好一大包木柴和木炭,再带着母亲烙的饼子,凌晨三四点出门,步行十几里山路去看望他的岳父,早晨上工前一定要赶回来。那时候夜晚有饿狼出没,父亲总是拿一根放羊用的长皮鞭行走在夜色之中。他说狼怕绳索,皮鞭可以防身。这样的情形,我看到过不知多少次。我给两个儿子感叹说,我也会孝敬自己的岳父,但做到我父亲那样,估计很难。

我的父母就这样彼此间孝敬着双方的老人,直到老人们去世。

我特意告诉两个儿子:或许是老天对我父母的一种回报,我的妻子——你们的母亲,到我们家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给公公婆婆一个难看的脸色,也没有发生过一句口角,他们比父母与女儿之间还和睦关照。于是,我这辈子很轻松,很享受,自然也很珍惜。这些,两个儿子是亲历者,我无须多言。

一个传承着孝顺的家庭,所有人都是受益者:自己孝顺上一辈的人,迟早也会被后来人所孝顺。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年轻时怎么着都好过;年老了,身体不行了,还真需要儿女们的关照和扶持。

体贴女人

西海固农村里的男人们称自己的妻子为女人。相比较而言,女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家庭出现矛盾,甚至演化为暴力,女人更是弱者。

我记得小时候,人们都生活在贫困线上。越是物质匮乏,家庭的矛盾就会越多。于是,不时会听说村子里哪个家庭闹矛盾了,男人还动手打女人了,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个家族的哪个男人打过自己的女人,这也是村里其他家族的女人们非常羡慕的地方。

在农村,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从事很繁重的生产劳动,女人则全盘负责家庭事务,包括做饭、洗碗、缝衣服、烧炕、喂猪、叠被子等。我的父亲要养活一大家人,白天给生产队干活,晚上不停地打家具、编竹筐,每晚都是整夜劳作,一上炕可能身体都散架了。但是,我记得只要是睡到半夜,遇到土炕太烫了或者熄火了的情形,就需要穿上衣服到屋外重新处理。这时间我的母亲照例要去做的,因为在别人家这都是女人的活,可每次父亲都会将母亲一把拉回来,他是决计不会让母亲半夜到屋外去的,唯恐她感冒,也唯恐她黑夜里撞上鬼魂什么的,农村人比较迷信。母亲可能心疼父亲太辛苦,总是想摁住父亲的肩膀不让他起来,但父亲有着能扛二百多斤麻袋的力气,说话间已经翻身下炕了。

最后,我掐着手指向两个儿子细数了这个家族里几十个家庭,发现一个也足以让我们都宽慰的事情:整个家族的离婚率几乎为零!这个家族里绝大多数男人能够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体贴自己的女人。

讲完这些,看着两个儿子点头回应,我和妻子对视了一眼,继而也比较放心地点了点头……

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当了三十一年老师,做着两个孩子的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然有一些认识和感悟,也曾亲历过不少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平时,大多是在茶余饭后和亲朋好友自然交流,这次,应市妇联同志邀请,将这些认识、感悟与经历汇聚成文,在教师与家长间做交流分享,希望自己的这份教育浅见能对一些处在困惑中的朋友一丝帮助。

向家长谈“任务”

十年前我在唐小任教,发现很多家长非常辛苦。有的在我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外,还要自备练习册给孩子加小灶,陪着孩子学习到深夜,等孩子睡下后还要认真批阅;有的给孩子报着好几个课外班,双休日就像赶场子似的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间来回穿梭,陪读陪学;有的因为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高要求而心力交瘁、寝食难安,非常迫切地打电话向我讨教怎样在家里辅导孩子学语文……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非常认真地告诉所有家长:学生学语文,百分之九十得靠我这个语文老师,而不是你们!因为我深知有的家长工作异常忙碌,很少有时间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何况职业不尽相同,术业却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尤其明显,很多家长不是当老师的,不大会指导自己孩子的功课,我这个语文老师,在指导自家孩子的数学作业时,也会时常感到举步维艰。所以,家长如果一味地充当老师的角色来亲自指导孩子功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指导孩子的学习,而是培养他们的品行,包括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因为家长是陪着孩子走过生活、步入社会最贴身的人,很多习惯、规则和公德就是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然相遇并及时建立的,这一点,老师的机会远远少于家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恰恰做反了。

我参加过一次小学生作文竞赛的评审工作,有位女孩儿的习作叫《我尝到了逃票的滋味》,文章写妈妈领着她外出旅行,在车站,妈妈没给她买票,让她使劲弓着身子,装作一米一以下的小孩儿混上了车,坐在座位上唯恐被人发现,一直不敢挺直腰板儿,一路上提心吊胆、身体受罪……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很坦诚,句句真情实感,我给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文中家长的做法却让我心里有些沉重,因为这并非个案,生活中这一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比如家长用自行车捎着孩子急急忙忙赶往学校,一有机会就闯红灯;和孩子一块儿吃自助火锅,使劲取菜占便宜,最后吃不完了就一股脑扔进锅里混过去;对“严禁践踏草坪”的标语熟视无睹,带着孩子横穿绿地抄近路等。

在家长面前,孩子总是有样学样,基因可以先天遗传,陋习切不可后天相授。

给儿子减作业

一些非教育行业的亲戚和朋友以为我是当老师的,肯定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做了很多指导和额外补课,其实并非如此。我在家里给两个儿子做得最多的恰恰是减作业——将老师布置得过多的家庭作业试图减掉一部分,为此没少和两个儿子拌嘴甚至拍桌子。

我是老师,我深知过多的家庭作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作用,一个生字写到第六遍以后就没有了记忆效果。另外,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十几岁的孩子晚上十点多十一点还趴在灯下写作业。我曾经非常痛心地给别人说过:两个儿子的近视眼镜架在他们的鼻梁上,却压在我的心坎上。我宁可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比较快乐的童年,也不苛求他们有多么优秀的考试成绩。

其实我的每次减作业大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第二天要接受小组长或老师的检查,他们不敢少做作业,我也很无奈。加上忙碌,我后来连孩子的家庭作业都基本疏于检查了,两个孩子学着我的笔迹互相代我签字。

或许,在儿子的学习上,我不是一个好家长,要求也不高,做得也不多。两个儿子前后参加高考,我都没有去过考点,也没有迎送过他们。考好了当然好,考得不好我也能够接受。我深知,好成绩并不是通往人生成功彼岸的唯一船筏,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并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书本,也可以在其他的选择中创造更加出彩的人生。

向儿子发脾气

记得小儿子上四年级时,有一次我带着他去学校,他坐在自行车后座嗑瓜子,随手将瓜子皮丢在路上,我立即制止他。当时正好后面有一位清洁工在扫马路,儿子嘴里嘀咕:“几个瓜子皮,一扫帚下去就没了,能费几个劲?”我一听心里就冒火了,狠狠地教训了他。我说:“丢几个瓜子皮确实不是大事,但说明你不会替别人着想,你丢几个瓜子皮,他丢几个瓜子皮,清洁工人扫到什么时候才会扫干净?就算我们不替清洁工着想,我更担心你的这种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就会影响你一辈子。”孩子的不良习惯和品质,家长是亲历者,纠正起来不是很难。

后来,小儿子念大二时,有一天给我发短信说,他的一个同学是甘肃人,家境不好,和他同在一个篮球队,一双球鞋补了又补。过几天这位同学要过生日了,他想送同学一双新球鞋,为此事征求我的意见。我接到短信后甚感欣慰,赶快给孩子回信:我很高兴!尽管我们也是贫困人,但他能够帮助比我们更加困难的人。我同时也再三提醒他“不送便罢,要送就送个质量好的”,儿子回信说,放心,他早就选中了一双名牌球鞋。

他能为别人着想并主动帮助别人,我非常欣慰。

和儿子谈“失败”

2010年大儿子参加高考,考完最后一门功课回家来情绪非常低落,沮丧地说:“爸,我失败了,估计考不上一本。今天考英语,最后小便憋得不行,提前交了试卷,有些题还没有做完,你给我趁早联系一个学校,我要重读一年。”

我听后给儿子说:“你不失败!一个人是否成功,第一看品德,在这方面你是很不错的,没有什么坏习惯,不会进网吧玩游戏,不会跟着一些孩子学抽烟;不仅如此,还很有责任感,照顾弟弟不说,还在双休日背回来那么多同宿舍学生的充电灯,插满了家里的所有插板,说明你心眼挺好。第二看身体,你也没有问题。第三才看学习,学习上你也不差,即使考不上一本,走个二本肯定没问题。哪怕是上三本,我也不想让你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一看你高三厚厚的课本和那么多复习资料,我都有些头痛。”我这样说,并非刻意安慰孩子,我对孩子的成功与失败确实是这样的标准。

后来大儿子考取了公务员,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我觉得他是成功的。作为父亲,更让我心中慰藉的,是他工作后,代我担负起了供弟弟上大学的一切责任:每月给弟弟寄去生活费,在网上提前为弟弟订好上学和回家的车票,有时弟弟小长假去外地旅游,他也为其预定好房间和车票,甚至在网上买好衣服寄到弟弟的学校,这样一做就是四年,直到弟弟大学毕业。弟弟上学期间享受的两万元助学贷款也代为偿还。我常常给他母亲说,我们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了,在我们看来,这就足够了。

在物质财富如此丰富的现代社会,孝敬父母、珍惜朋友、善待他人,才是比金山银山更来之不易的财富,一朝形成,终身受益。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