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晋灭吴之战(79~80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释义

《晋灭吴之战(79~80年)》真实记录与故事

晋灭吴之战(79~80年)

晋咸宁五年至六年(279至280年),晋军多路齐发,突破长江防线,直取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举灭吴而实现全国统一的战争。

咸宁二年(276年),羊祜奏请伐吴,并献平吴方略。五年十一月,晋武帝依羊祜生前所提作战方略,下令发兵20万水陆六路大举伐吴;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驻襄阳(今湖北襄樊),节度诸军。

六年(280年)正月,王濬、唐彬水师从巴蜀沿江东进,杜预南向江陵,并命将西溯长江接应王濬。王浑军东南向横江(今安徽和县南),并命将西南取寻阳(今湖北黄梅东北)。司马伷军南下涂中,直迫建业。二月,王濬、唐彬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用大筏拔除、用火炬烧熔吴军设置于江中的铁锥和铁锁,连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夷道(今湖北宜都)。杜预则渡江攻克重镇江陵和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吴江南郡县纷纷投降。胡奋也攻克江安(今湖北公安东北)。在各路晋军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晋武帝及时调整军事部署:命王濬、唐彬水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今湖北武昌),顺流长鹜,直抵建业(今江苏南京)。命杜预从江陵南下镇抚零陵、桂阳、衡阳,同时分兵1万给王濬,7,000给唐彬。攻克夏口后,胡奋、王戎也分别分兵7,000给王濬、唐彬以加强水师实力,继续东进。太尉贾充则由襄阳移驻项县(今河南沈丘)。

王濬、唐彬在胡奋、王戎配合下,连克夏口,顺利东进。而吴主孙皓得知王浑军已迫横江,亟命丞相张悌等领兵3万迎拒。张悌至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南),渡江北上迎战。三月板桥(今安徽和县境)一战,张悌战死,全军覆没。游击将军张象不战而降。陶濬受命次日出师,当夜士卒全已溃逃。于是王濬、唐彬便于三月中旬,统“卒八万,方舟百里”,进入建业,孙皓迎降,吴国灭亡。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险,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的进攻战例。

马镫

马镫是挂于马鞍两侧,供人上马和骑乘时踏脚的马具部件。

科学史专家怀特说过:“只有极少数的发明像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作用”。马镫的发明和使用几乎可以和车轮的发明相提并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骑兵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阵前冲锋,都更能发挥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马镫传入欧洲后被称为“中国靴子”。

先秦时期,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马具主要供驾驭辕马使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陶马,马具齐备,但惟独没有马镫。西汉时期,骑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有学者认为马镫应当是这个时期发明的,否则难以完成大纵深、长距离的机动作战任务,但目前尚无考古实物证实。

中国最早的马镫是单马镫,出现于西晋时期。长沙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出土的骑马俑,在马的左侧有一个三角形的小马镫,骑者的脚并未踏入其中,应为马镫的雏形,即仅供上马踏足之用。1965年,在辽宁北票北燕王冯跋之弟冯素弗的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南北朝时期的马镫,吉林帽儿山墓地出土。

清代马镫

在南北朝时期的骑射图中,马镫清晰可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