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易传》概述
释义

《易传》概述

《易传》概述

《易经》是古代的占筮之书,是对占卜结果所做的记录。本称《易》,《左传》中始称《周易》,战国末期始称《易经》。关于《易经》的作者和年代,有很多说法。相传,远古时代的伏羲氏在观察和把握自然世界的过程中创作了八卦,后来周文王继而创作了卦辞,周公旦创作了爻辞,或曰卦辞、爻辞都是周文王所作。《周礼·春官·太卜》又载:早在夏、商时期,八卦的理论已有运用,夏代叫《连山》,商代叫《归藏》。不过,对这些说法,学术界已有质疑。一般认为,《易经》产生于殷末周初。

《易传》是解释和发挥《易经》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和《杂卦》等十篇。对经而言称为传,自汉代起又被称为“十翼”。后代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很多,都可以称为“易传”。为了与其他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相区别,“十翼”又称《易大传》。宋代以前,古人认为《易传》系孔子所作,从宋代的欧阳修到清代的崔述特别是近现代学人,对《易传》的作者和年代提出了质疑。目前多数人认为,《易传》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作品,各篇产生的时代也有先后,作者主要是儒家后学。

作为占卜结果记录的《易经》,是古人世界观的体现,他们希望以此探知天意,沟通天人。其中一些卦爻辞又包含着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如“师出以律,否臧,凶”(《师卦》初六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泰卦》九三爻辞),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内容和认识意义。此外,《易经》的卦爻辞借助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结构组成了一个独特系统,为后来的卜筮提供了参考和推论的依据。这些特点都是卜辞所不具备的,是《易经》能够发展出哲学思想的内在原因。

春秋时期,宗教观念严重动摇,人们对《易经》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有人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有人说:“《易》不可以占险。”(《左传·昭公十二年》)还有人并不用《易经》占卦,而是把卦爻辞作为自己观点的证据加以引用。如郑大夫游吉引用《复卦》上六爻辞“迷复,凶”作为“楚子将死”的证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孔子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又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论语·子路》)为了论证持之以恒的意义,孔子引用了两个证据,前一个是“南人”的格言,后一个就是《恒卦》九三爻辞。如果说春秋时期,人们利用卦爻辞的个别条文表达出一些零散的哲学观点,那么到了战国时代,人们逐渐对《易经》做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最终创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了《易传》这部哲学著作。

《易传》以后,诸史著录的《易》注有好几百种,加上史志未著录的和近代著作,可达千种。《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由曹魏王弼、东晋韩康伯作注,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东汉郑玄《周易注》(辑本),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宋代程颐《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近代学人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2007年版)、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79年版)、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等,都是较好的版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上海博物馆收藏并公布的战国楚简《周易》(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三))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