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无锡县历山集诗·江淹》原文|赏析
释义

《无锡县历山集诗·江淹》原文|赏析

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擥涕吊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岚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

无锡乃江南佳丽之地,平畴千顷之中又有山水之胜。本诗所写无锡县历山,即今之惠山,迤逦于城西。其间林木葱茏,山幽涧碧,流泉映带,峰回路转,相传楚国春申君饮马之黄公涧与唐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之惠泉即在于此。登山远眺,可望见三万六千顷太湖的波光帆影。惠山原名慧山,因西域僧慧照尝居之,故名,它的别名众多,如九龙山、西神山、华山等,历山即是其中之一。江淹此诗写于在惠山与友朋聚会之时,故名“集诗”。诗人置身于山水泉石之间,但他所展现的却是一幅寂寥萧瑟、凄清冷落的秋色图,抒发的是一种哀伤惘然之情。

诗的前八句为写景,但笔端注入了诗人浓重的感伤之情。此八句前后写法又有别,前四句情景相生,后四句则景中含情。开首以一联工整的对偶领起,点明时序,总写秋色,表现出诗人悲秋伤怀的思绪。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它往往随着秋风飒然而来,所谓“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礼记》)即是。所以秋风白露常触发人岁月流逝的伤感。“愁生”、“思起”,点明触景生情,情与景偕,而非借景传情式的含蓄蕴藉。此联从修辞上说用的是上下相补的互体手法,亦即是说秋风乍起,白露初降,顿使人生起百端愁绪。一事而分置两句,有迂曲回环之致,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愁肠百转。接着以“窃悲”与“擥涕”两个动作带出了空山日暮的景色,悲而出涕,显示出愁情转深。杜蘅是一种香草,《离骚》中曾提到:“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屈原以他比喻贤才。这里,诗人一方面流露出自叹身世,自伤迟暮的感慨;另一方面,面对寂寂空山,又向长眠的逝者表达了悲悯凭吊之意,虽然幽明相隔,生死异域,但都统摄于悲情之中。如果说前四句的景物是从抒情中带出的话,那么后四句则纯为写景,但每一种景物中无不浸润着深沉的哀愁。那纷纷坠于水面的落叶,那飞过田野,发出凄戾叫声的孤鹤,那山间无尽的阴气,天上昏暗的日色,无一不在渲染着浓重的沁心彻骨的悲情愁绪。

诗的后六句则通过对宴会情景的描绘进一步抒情。置酒高会,流连胜景,本是赏心乐事,而诗人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前人称“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焦氏易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但诗人在此却感叹:“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美酒不唯不能解忧,反而平添一层愁情。琴音侑酒,理应助人雅兴,而诗人竟至唏嘘泣下,更何况丝竹管弦之间融入了客子的羁旅情怀呢!这一段在修辞上运用反接之法,出乎常情,有翻跌顿挫之妙,更为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刘熙载《艺概》称:“江文通诗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此诗之多情而人之不济也。”弥漫于江淹诗中的悲感愁绪正可从其人生遭际中寻出根源。江淹何时在无锡作此诗,难以确考。他曾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属僚,随景素至荆州。据《南史》:“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进谏,景素不纳。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后江淹因事触怒景素,黜为吴兴令,景素兵败被戮,江淹幸免于难。因而诗中的悲秋伤怀,日暮途穷之感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危机感的反映。

江淹此诗颇得楚骚的神韵。明许学夷说:“文通五言善用骚语。”(《诗源辩体》)不仅措辞相类,而且意境亦多借鉴。那云水凄迷的太湖惠泉,那林木幽邃的惠山申涧,都与沅湘洞庭、九嶷苍梧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听到“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之类诗句的回响。此诗在手法上也采用了楚骚式的铺陈,故以赋体为主。前四句写情则是:“愁生”,“思起”,“窃悲”,“擥涕”,层层递进,展现感情之加深;写景则是:“白露”,“秋风”,“杜蘅”,“空山”,秋之景物,一一呈现。下四句亦是铺陈各种景物,但赋中有兴,触发起后半部分的抒情。而最后的抒情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的铺叙而完成的“酒至”,“凭樽”,“一闻”,“歔泣”。说江淹之诗有楚骚的遗响,当不为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