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庄子·人间世》心斋是什么意思
释义

《庄子·人间世》心斋是什么意思

心斋

【题解】

本则选自《庄子·人间世》。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第四。讨论“虚己”、“顺物”的处世方法。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1),敢问其方。”仲尼曰:“斋(2),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3)。”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4),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5),心止于符(6)。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7)。虚者,心斋也。”

 

【注释】

(1)无以进:无法提出更好的办法。指前文颜回向孔子请教感化卫君的办法,所提几种办法都被孔子否定了。(2)斋:斋戒。指心斋。(3)暤(hào)天:苍天。这四句意谓有心去做(感化卫君的)事,难道就容易吗?就算容易,也不合天理。(4)若一志:你要排除杂念而使心志专一。(5)听止于耳:王先谦《庄子集解》引俞樾说当作“耳止于听”,系传写误倒。意谓耳不被外界声音所触动。(6)心止于符:心停止与外界事物接触。符,这里指接合。(7)唯道集虚:只有道才能集结于空虚之中。郭庆藩《庄子集释》:“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

【导读】

庄子强调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内心要达到空明澄彻的极致,而达到这种极致的方法,就是“心斋”。“心斋”的过程,首先是忘掉一切是非,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志纯然专一;然后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会,不用心去体会而用气去感应;进而停止所有感官感知活动,内心虚静如空明之气,这样才能接纳万物,与大道相合,故虚静就是“心斋”。

从另一角度看,“心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是道家的自省自守。与儒家自省自守多从善恶、是非上权衡取舍不同,道家则屏弃这一切差别,去除所有世俗杂念,只追求内心精神的空明澄彻和虚寂静穆。所以儒家的“慎独”与道家的“心斋”,尽管内涵不一,方法各异,但在培养理想人格的目的上,却是有着一致性的。

无为

【题解】

本则选自《庄子·应帝王》。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第七。阐述“无为”、“浑沌”的政治思想。

 

无为名尸(1),无为谋府(2),无为事任(3),无为知主(4)。体尽无穷,而游无朕(5)。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6),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7),不将不迎(8),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注释】

(1)名尸:名声之主。尸,主。(2)谋府:智谋所聚之所。犹“智囊”。(3)事任:强担事务者。(4)知(zhì)主:智慧主宰者。(5)无朕:无迹。指广大无边之境。(6)见(xiàn)得:自现其所得。(7)至人:《庄子》中得道的理想人物。(8)将:送。

【导读】

庄子的“无为”,本是作为治国理念而提出的,要求帝王能够顺物自然,无为而治。但是,它也可看成是一种人格的培养方式和锻炼功夫。真正的人(所谓“至人”、“真人”、“神人”等),是不为名声所主宰,不为智谋所左右,不强行做事,不主于智巧。他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无边的境域,承受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炫耀,心守虚静,有如明镜,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其实,这就是一种独立的人格精神。庄子又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最终能够齐万物、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达到万物一齐。庄子的“忘我”、“虚己”和“无为”,以及他的谦抑与自守,乃是去除形骸、智巧、嗜欲所困住的“小我”,扬弃世俗价值所束缚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性中提升出来,而成为与广大宇宙相通的“大我”,得“道”的“大我”。

 

【思考】

1.比较儒、道两家的修养方式与内涵,说说你的看法。

2.人格独立与谦抑慎独有何联系?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