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释义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出处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译文

曾参七十岁才读书学习,却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了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儒学大师,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人到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习的人像刚升起的太阳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名句解读

幼年时读书的人就像刚升起的太阳的光芒;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火把走夜路,总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修养身心以求显达。学习的人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评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养身心,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好比摘取秋果。

经典故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十二岁即能诗文,荫补登仕郎。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辞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自此开始仕途,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陆游的诗产量极高,至老仍创作不懈,是我国古代诗人当中,留存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据考证,他实际上创作了一万三千多首诗,经他自己删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他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之时,以“老学庵”作为自己的书斋名字,并且留存有《老学庵笔记》。《老学庵笔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内容多是陆游亲历、亲见、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这些内容以他那文学家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意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

老学庵,在镜湖之滨,背绕青山,面临碧水,空气新鲜,环境安适。陆游很喜欢他这个书斋,有一首题老学庵的诗说:“万叠青山绕镜湖,数椽最爱野人居。”他谈到这个书斋命名的含义时,说是“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这一句警句是出自北齐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原文是“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陆游正是借此句来表现他老而不惰,勤而勉学的“老学”精神,这与他一生刻苦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相一致。他的晚年,基本上是在读书和写作之中度过的。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二百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六十四岁罢官东归,前后近二十年,存诗二千四百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的二十年间,现存诗约近六千五百首,是他最为重要的诗歌创作期,也是他诗歌创作风格最为成熟的时期。诗歌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他写的“诗到无人爱处工”,意思是诗歌要自然平淡,以致俗人无法参透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好诗,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他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