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彼鸣鸠,翰飞戾尺。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是一首质朴哀伤的劝勉诗。作者是与周王室同姓的文人,大概还是个小官吏。他遭人构陷,将受责罚。在官府裁定之前的一个耿耿难眠的夜里,他思前虑后,写下了这首充满小人物的忧惧心情的诗篇。尽管作者没有直接指斥朝政,但是,诗中对小人物终日忙碌仍不能苟活度日的境况的描写,无声地控诉了社会黑暗给下层人民带来的痛苦,也是西周末年,周王室大厦将倾之时,社会生活某个侧面的真实反映。
全诗结构非常严谨,开头两章抒发了对祖先及父母的怀念之情。在绝望与哀伤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求助于祖先在天之灵。《史记屈贾列传》所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可算是这两章诗的最好解释。长夜难眠之时,想到了祖先的训诫,明发是黎明的意思。第二章便是祖先对饮酒的训诫。在今天看来,这似乎很奇怪,但在当时,这种训诫则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周初,统治者认为,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满朝文武溺于美酒而不能自拔,因此,周公姬旦特别作了《酒诰》,严禁周族人饮酒过量。这章诗,作者特别地未用比兴的句子,以此造成象《颂》诗一样的庄严效果,而全诗其它各章都以比兴句起首。这强烈的对比使读者仿佛面对祖先那温和严厉的面孔,亲耳聆听他的教诲;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饮酒,应温和而有节制。那昏庸愚痴的人才会沉湎酒浆,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大家要行动谨慎有节制,遵循上天的意志。
中间两章是对兄弟的勉励。诗人以中原采豆起兴。用蜾蠃负子来勉励兄弟们好好教诲自己的后代;蜾蠃是细腰蜂,螟蛉是棉铃虫,本来细腰蜂是拿螟铃幼子作食物,古人误认为它是为螟铃抚养后代,于是才有了这种比喻,希望兄弟们象蜾蠃那样善待自己的儿女。谷,善的意思。而后作者又以鹡鸰起兴,谈到自己与兄弟们日日夜夜地为生活而奔忙,希望他们勤恳劳作,不辱没自己的父母。题,通睼,视,看的意思。迈、征都是行的意思。而,通尔,第二人称,指兄弟。忝,辱。
诗人在第五章里谈到了自己的冤层。他说自己就象桑扈鸟一样,只不过沿着场边啄食农民遗漏的粟粒过活。但是,人们并未同情他的孤独生活,到官府告了他,他想拿着家中的粟米出去占卜,看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桑扈,蜡嘴鸟。交交,即咬咬,鸟鸣的声音。马瑞辰认为宜通且,连词。毛传说,岸借为讦,诉讼的意思。填,应通矜,古同在真部,矜寡,就是鳏寡之义。
最后一章,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劝告兄弟们小心谨慎地生活;温和谦恭的人要象小鸟栖在树上,象站在深谷边,象脚踩在薄冰上,战战兢兢地生活。诗人谨小慎微的形象如在目前。
全诗由祖先到家人再到自己,最后结束,条理井然,其词句并不夸饰张扬,但正象朱熹所说,“意极恳至”,谆谆告诫,不厌其烦,体现了诗人温和而又懦弱的性格。诗中的比喻丰富多彩,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