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完美》鉴赏
释义

《完美》鉴赏

作者: 张俊山

纪伯伦

兄弟,你问我:人,何时才能完美无缺?

请听我回答:

当人渐臻完美之时,会感到自己是浩无边垠的苍穹,是横无际涯的海洋,是盛燃不衰的烈火,是璀璨耀目的光焰,是间或狂作、间或静默的风暴,是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大雨滂沱的乌云,是欢歌笑吟或悲泣哀号的流水,是春来繁花似锦、秋至枝叶凋零的万木,是耸入云霄的山峦,是深邃低沉的峡谷,是有时肥沃丰饶、有时荒芜贫瘠的大地。

当人感到这一切之时,也便到达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要想达到完美境界,那么他还应该在内省之时自感是依恋母亲的孩童,是责及后嗣的长者,是彷徨于愿望与爱情之间的青年,是奋战过去、苦挣未来的壮年,是独蹲禅房的隐士,是身陷囹圄的罪犯,是埋头书稿的学者,是不辨昼夜的愚夫,是缩身于信仰鲜花与孤独芒刺之间的修女,是挣扎在软弱獠牙与饥馑利爪之间的娼妓,是饱尝苦涩、逆来顺受的穷汉,是利欲熏心、谦恭下士的富翁,是漫游在晚霞烟雾和黎明曙光之中的诗人。

当人经历并且熟悉了这一切的时候,也便达到了完美境地,与上帝形影不离。

(李唯中 译)

《西游记》写唐僧取经,身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抵达“西天”,得到佛门谪传真经。

先秦思想家孟轲也有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从而使“斯人”在种种苦难的磨炼中增强意志,然后才说得上成就大业。

如果从人生哲理的角度看这两个例子,它们倒能启迪人们怎样达到自我完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至圣”的人生境界并非高不可攀。然而,一个人要真正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却又并非易事,那是要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而终不退缩,才能最终实现的。纪伯伦的《完美》要启迪于人们的,就是这个人生哲理。

作品采用问答方式,首先让人提出问题:“人,何时才能完美无缺?”为了回答这个不无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博喻手法从两个层次上给以耐人寻味的解说。先说“当人渐臻完美之时”的体验:在这里,一系列自然现象成为人的种种感受的暗喻;由于所举自然现象的繁富多采,它就意味着人生在向“完美”境界抵进的时候,会表现为丰富的、各不相同的质性和形态;如果一个人遍历了如大自然一般多采多姿,奇妙无比的内有体验,那么,他“也便到达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在这些形象的比喻里,寓有师法自然以“养我浩然之气”(孟轲语)的人生追求,在哲学上颇有中国古代庄周的“物我两忘”之精神风貌。

当论说进入第二个层次,即“达到完美境界”的时候,作者就以种种人生境况作比,同样形象地告谕人们,那是需要尝尽人类所有的欢乐与痛苦、幸运与不幸的人生滋味,才能切入的“境地”。作为一个现代的异域诗人,纪伯伦对于人生修炼的痛苦过程的见解,与中国的孟轲何其相似!这也许体现了东方人生哲学的共通性。

由纪伯伦对“完美”人生的解说,固然隐隐感到这种“与上帝形影不离”的境界距离现实人生多么遥远。但是,不是同样可以领悟到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中国人对于“圣人”境界总是持此“向往”态度,而纪伯伦在《完美》里不也表现了同样积极的人生态度么?这篇语言华赡、意象纷呈、哲理深邃的散文诗,予人的启示就在这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