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基督教文学·《圣经·后典》·蹈火的少年》原文与赏析
释义

《基督教文学·《圣经·后典》·蹈火的少年》原文与赏析

《基督教文学·《圣经·后典》·蹈火的少年》原文与赏析

《后 典》



尼布甲尼撒铸了一个27米高的金像,竖立在巴比伦郊外的平原上。他召集全国各级官员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官员们到齐后,全都肃立在金像前,传令官高喊道:

“全国各族人民听了,有国王的命令传与你们知悉。你们一听见喇叭、长笛、风笛、竖琴、七弦琴等乐器合奏的声音,就当立刻顶礼膜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遵守此令者,一律投入火窑烧死。”

事过之后,有几个迦勒底人前来控告犹太人。他们对国王说:

“国王陛下,你曾下令,乐声起时全国各族人民都当礼拜金像。可是有三个犹太少年,名叫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胆敢违抗王命,他们硬是不侍奉你的神明,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尼布甲尼撒一听这话,面露愠色,登时吩咐说:

“胆子不小啊,快把这三个犹太人带上来!”

三个犹太少年被带到国王面前,尼布甲尼撒审问道:

“听说你们不侍奉我的神明,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不是故意的呀?”

“是故意的。”他们异口同声回答。

“既然是故意的,”国王沉吟了一下说,“那就应该把你们投入火窑烧死。姑念你们年轻不谐事理,且是初犯,饶过你们这一次。下次再犯,定然不赦!你们听着,当乐声再起的时候,你们必须向我的金像顶礼膜拜,否则就把你们立刻投入火窑。我倒要看看,什么神明会把你们救出火坑!”

“国王陛下,”三少年回答说,“我们相信上帝会搭救我们脱离火坑。即使不然,我们宁可赴汤蹈火,也绝不向你的金像低下信仰的头颅!”

“好哇,”国王被激怒了,变了脸色说,“我叫你们立见分晓! 传我的旨意,叫窑工们把火窑加热七倍。武士们,把这三个少年捆起来,连衣服带人,一股脑儿扔到火窑里去吧!”

窑工们谨遵王命,把火窑烧得如同火山一般,烈焰呼呼直冒。那几个武士不敢怠慢,肩扛着三个少年,把他们一一扔进火窑。不曾想那火烧得太旺,当武士们投掷完毕,刚想往回跑时,半边身子已经烤焦了,随即被喷出的烈火烧成灰烬。

落在火窑里的三个少年,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足踏烈火,开始转圈儿行走,口中不住地唱着赞美诗。

国王的窑工们不住地往里加油,加沥青,加亚麻,加木柴,那火越烧越旺。冒出的火焰高达二十二米,就连站在附近看热闹的巴比伦人都被喷出的火焰烧焦了。然而圣天使降临在火窑里,跟这三个少年呆在一起,他将火焰吹到一边去。这么一来,窑中如同吹进了习习的凉风,火焰根本烧不着他们,他们毫无损伤地齐声歌唱:

“上苍之主啊,

我们唱歌赞美你,

歌颂你的崇高荣耀。

天堂圣殿里,

飞禽翅膀上,

凌驾着你的宝座。

你坐在宝座上,

俯视着尘寰,

接受对你的赞美。

诸天世界赞美你呀,

荣耀永无疆!”

听见这样的歌声,尼布甲尼撒王感到异常吃惊,他对身旁的谋士说:

“我下令捆起来扔进火窑里的是不是三个人哪?”

“是的,国王陛下。”他们回答说。

“仔细看看,”国王说,“我明明见到四个人,在烈火中游行,这第四个人,像貌非凡,好象神子。”

说着尼布甲尼撒走近窑门,冲里面喊道:

“至高上帝的仆人,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出来吧,上这儿来吧!”

于是这三个少年就从火窑里走出。那些官员们、谋士们全都围过来,注目观看,他们的身体完好如初,头发没有烧焦,衣服没有变色,浑身上下见不到一颗火星,就连一点火燎的气味也没有。

尼布甲尼撒王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他和颜悦色地说:

“亚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你们顺从上帝,不顺从王命,舍身殉教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我要将亲眼所见的神迹奇事宣扬出来。”

当时尼布甲尼撒不仅赦免了这三个蹈火少年,而且还提升了他们在巴比伦的地位。



本文选自 《圣经后典 ·但以理补篇》。《但以理书》是 《旧约 ·圣经》中的一卷,它与 《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并称为四大先知书。在马其顿王朝希腊文译本(又称七十子译本)中,72名犹太学者翻译的希腊译本比希伯来正典多出一部分作品,称为 《但以理补篇》,包括《亚萨利雅祷言》与《三童歌》、《苏撒拿传》、《彼勒与大蛇》三段故事。

本文的时代背景是尼布甲尼撒时期,尼布甲尼撒是个非常卓越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基督诞生前7世纪的早期,迦勒底部落在亚述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称之为新巴比伦或老迦勒底。尼布甲尼撒大大地开拓了王国的疆界,使巴比伦成为古文明世界的中心。传说尼布甲尼撒像所有暴君一样,对算命很感兴趣,到了晚年,他又沉溺于偶像崇拜之中 (偶像崇拜,不但犹太人视之为异端,就连有见识的迦勒底人也对此嗤之以鼻),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晚年的秦始皇对长生不老丹的孜孜以求。他下令制造了一个高90英尺宽9英尺的全部涂金偶像,立在杜拉平原,四面八方都能望到。一声令下,各种乐器齐鸣,全国人民都要俯伏敬拜。但是有三个少年,牢记“摩西十诫”中的第二诫,即不可雕刻、跪拜和侍奉任何偶像,因而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他们明知要受惩罚但仍宁折不弯。尼布甲尼撒果然下令将他们扔进火炉内,但三位年轻人若无其事,就好像刚洗了个澡一般。从此以后,尼布甲尼撒深信耶和华是所有神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把偶像丢在一边,比以往更加优遇这几位被掳的犹太人。

从故事本身来看,“蹈火的少年”纯粹是一种神话传说,是对《旧约》中信仰耶和华为唯一上帝教义的形象的阐释。为何作者要将故事的时代选在伟大的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呢?也许是为了表明一个观点:像如此伟大的统治者都相信唯有耶和华是众神中最至高无上的,这显然是具有号召力的。从《圣经后典》所论述的故事来看,犹太人在外族统治的这段时期内,处于回归旧教与孵化新教的抉择关头。而此刻,似乎所有的人都四处观望,不知如何是好,而由于三位蹈火少年的舍身殉教,连伟大的尼布甲尼撒王都要宣传上帝的神迹,这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