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论研究文献·《文心雕龙》·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论著举要
释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论研究文献·《文心雕龙》·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论著举要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献·魏晋南北朝文论研究文献·《文心雕龙》·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论著举要

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黄侃,字季刚,为学师承章太炎,曾先后执教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本书是他1914—1919年间执教北京大学时所撰《文心雕龙》专题课讲义,1927年北京文化学社曾将《神思》以下20篇札记加以印行,《原道》以下11篇札记,曾在前南京大学《文艺丛刊》上发表过。1947年四川大学中文系将此两部分合印成一册,作为校内刊物,供教学参考。中华书局1962年重新排版印行,即以川大本为底本,另加“出版说明”和黄心田所撰“后记”。全书正文由“题辞及体例”、“札记”31篇以及附录骆鸿凯所撰《物色》篇注三部分组成。“札记”31篇包括自《原道》至《颂赞》凡9篇、自《议对》至《总术》凡21篇,另《序志》1篇。关于“札记”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其一,系统整理了近代以来《文心雕龙》的注释,择善而从。在《札记》之前,比较完善的注本是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但是黄注基本上出于宾客之手,谬误甚多,同时所引书目往往为今世所不见,辗转取载而不著其出处。作者以《辑注》本为基础,对其遗脱处偶加补遗,同时录入孙诒让《札迻》中有关《文心雕龙》之语以及李详的《黄注补正》。黄侃以前的《文心雕龙》注本往往是就词句本身或注或释,黄氏沿用刘勰所倡“选文以定篇”作为注释格式,“悉是彦和所取为程序者,惜多有残佚,今凡可见者,并皆缮录,以备稽考。唯除《楚辞》《文选》《史记》《汉书》所载,其未举篇名,但举人名者,亦择其佳篇,随宜迻写。若有彦和所不载,而私意以为可作楷槷者,偶为抄撮,以便讲说”(第2页)。如《原道》篇“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一句,黄氏引《周易音义》及《周易正义》所释“文言”二字语句,为了更具体地说明问题,又通篇援引为乃师所非议的阮元的《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及《与友人论古文书》三篇,以为“阮氏之言,诚有见于文章之始,而不足以尽文辞之封城”,而其师章氏之言亦非“不易之定论”,并提出“推而广之,则凡书以文字,著之竹帛者,皆谓之文,非独不论有文饰与无文饰,抑且不论有句读与无句读,此至大范围也”(第8页)。此条注释,自然大大超出《文心雕龙·原道》篇此一句之范畴,而涉及文学史上的一大问题。再如《乐府》篇“子政品文,诗与歌别”下注称“此据《艺文志》为言,然《七略》既以诗赋与六艺分略,故以歌诗与诗异类。如令二略不分,则歌诗之附诗,当如《战国策》《太史公书》之附入《春秋》家矣。此乃为部类所拘,非子政果欲别歌于诗也”(第41页)。并通篇引述了《乐府诗集》12类每类之叙说源流之辞。这种注释体例,后为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所继承。其二,《札记》是近现代《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第一部系统著述。所选31篇,均为体现《文心雕龙》理论主张的较重要的篇章,每篇札记,黄氏力求对该篇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加以阐释,其中许多见解,对近50年《文心雕龙》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如关于《风骨》篇中的“风骨”,作者以为,“文之有意,所以宣达思理,纲维全篇,譬之于物,则犹风也。文之有辞,所以摅写中怀,显明条贯,譬之于物,则犹骨也。必知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然后不蹈空虚之弊”(第99页)。“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言简意明,切中要害。再如《章句》篇,作者将刘氏之理论分九目叙之,即“一释章句之名,二辨汉师章句之体,三论句读之分有系于音节与系于文义之异,四陈辨句简捷之术,五略论古书文句异例,六论安章之总术,七论句中字数,八论句末用韵,九词言通释”(第126页),分析透彻入微。总之,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资料引述丰富,论断严格细致,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确可称得上近现代龙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此书是作者在《文心雕龙研究》(天津新懋印书馆1925年)基础上增修的。最初由北平文化学社1929年印行,分上中下三册。其后又稍事增修,于1936年改由开明书店出版。书前附有《梁书·刘勰传》《黄校本原序》《元校姓氏》《例言》以及《铃木虎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目录后详列《文心雕龙注征引篇目》。注释附在各篇原文之后。据《例言》称,此书以黄叔琳注本为工作底本,参校众本而成;凡征引他人说,于每篇之末必详记著书人姓氏及书名卷数;刘勰所引篇章,其文见存,无论习见罕遇,均抄录列入,唯篇幅过大,内容冗繁者,只记出处,不再抄录;古来传疑之文,前人所论颇有可解惑者,择要采录。由此例言,即可以看出本书颇具特色,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资料的丰富性。其注解体例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对于刘勰所论篇章,详加抄录,作者谦称这是为便于读者翻检,实际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书中所引论著,有许多是后代的考证,散见于群书之中,本书分门别类,辑录于有关篇章之下,汇总起来,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专题的资料汇编。譬如《正纬第四》注,先引胡应麟《四部正讹》以明谶纬性质之不同;次引徐养原《纬候不起于哀平辩》“以明谶纬之起源”;再引刘师培《国学发微》以明东汉纬学之盛;其后又据清代辑佚学者所考,详细罗列了纬书的名目;最后又附录了刘师培《谶纬论》。而在注中,举凡史籍中所涉及的谶纬材料无不详加钩辑,考订排比。据此,读者可以初步摸索到研究谶纬之学的门径。又如《文心雕龙》前15篇,主要论及古代文体问题,有些文体,今天的读者已罕知其详,为此还发凡举例,征引作品,力戒驾空腾说,有裨读者举一反三。再如《明诗第六》《乐府第七》,涉及许多古代诗歌,时代绵邈,真伪莫辩。许多问题,刘勰业已无所适从。对此,注者将有关的原始材料及后人的考订,原原本本,逐一叙录;《声律第三十三》《总术第四十四》等篇,论声律、论文笔,注者不仅详尽辑录了当时所有相关材料,并且还附录了后代(如《文镜秘府论》)的有关记述。今天的研究者,论及这些问题时,就材料而言,几乎少有出其右者。本书另外一个特点是考订的精详。比如刘勰的生卒年问题、《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问题,注者均能在前人考订基础上有所拓展,给后人提供了许多足资参考的论据(详见《序志第五十》注)。第三,从总体上说本书属于旧注类型,但是它又具有现代特点,即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如《原道第一》注以为“《文心》上篇二十五篇,排比至有伦序”,并列表揭示出来;注《神思》时又说:“《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为提纲携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畅朗。”并制表以探明其理论体系。这样看来,这部注本不仅能集旧注之大成,而且还注重“探求作意,究极微旨”,避免旧注释事忘义之失,确实开创了《文心雕龙》研究的新纪元。

3.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

中华书局1962年3月第1版。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前言分四点概括了刘勰及《文心雕龙》的思想及其特征,可以代表校释者对于《文心雕龙》的总体看法。正文分“校”和“释”。一、“校”以校字为主,校字以明刻本为底本。所依明本有嘉靖庚子汪一元本、天启壬戌梅子庚本以及合刻五家言本,参校唐写本、《太平御览》所引以及所见明清两代诸家刻本,“为古代诸家所未及举出者,则附载之。诸家旧校有未恰当,或我仍以为可疑者,则略加辩明之”(第4页)。刘氏以为,唐写本与《太平御览》所引原文较为可靠,故参校此两种本处甚多。该著校字部分的突出特点是精于甄别,且常常取古书及其他材料予以义证,体现了校者的学力与识力。如《正纬》篇“戏其深瑕”四字,唐写本作“戏其浮假”,刘氏以为明本误而写本是。他引《后汉书·儒林传》中尹敏与光武帝关于图谶的一段对话予以佐证,甚为精到。再如《史传》篇“撮略汉魏”,《太平御览》所引及五家言本均作“摆落汉魏”,刘氏以为有误。他引《史记·孔子世家索隐》中“盖太史公撮略《论语》为文,而失事实”一语,认为当作“撮略”,“此言邓粲《晋纪》略取(撮略)汉魏,非摈弃(摆落)义”(第47页)。近世有关《文心雕龙》校注,刘氏此本后出于黄叔琳、黄侃、范文澜、杨明照诸家校本,刘氏取众家之长,且精于甄别,实为《文心雕龙》较为完善的校本。二、“释”以释义为主。该著于《文心雕龙》50篇每篇均撰有“释义”一则,概括起来,“释义”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释义原为讲授而作,所以作者很重视原文的结构分析。如《原道》篇,刘永济以为可分三段,具体地说“初段明文心原道,盖出自然。中分三节;首标文德侔天地之义,是文之原夫道也。次论人心参两仪之理,是亦心之原夫道也。夫推阐无心之物,声采并茂者,莫非自然,以见文心原道,亦自然之符也”(第1页)。“明文心原道,盖出自然”,确能切中《原道》通篇所言之实质。再如《通变》篇,作者亦将其分为三段,“首段论文章有穷变通久之理”,“次段申言今变必本于法古”,“末段即论变今法古之术”(第110页),这种分析与《通变》的结构是一致的。正确地分析原文的结构,对理解刘勰的指导思想很有帮助。“释义”部分的结构分析,还包括刘氏对《文心雕龙》总体结构的分析,如对《文心雕龙》前五篇,《辨骚》篇释义末有一段分析:“舍人自序,此五篇为文之枢纽。五篇之中,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于义属正。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于义属负。负者针砭时俗,是曰破他;正者建立自说,是曰立己。而五篇义脉,仍相流贯。”(第10页)言简意赅。其二,释义之时引述资料丰富,于刘勰文体论篇目的释义中,尤注意从刘氏提及的作品入手予以说明。《论说》篇“释义”,除具体论述该篇的主旨之外,还备引六朝时期《易》、老庄、佛“三学”以及“刑礼之论辨、人物之品藻、音乐文学之评、世风时俗之讥弹、天文数理之研讨”等书目,并扼要地述说了六朝风气的盛衰。再如《史传篇》“释义”,列《史通》《隋志》以及两《唐志》所载汉魏至齐梁作史之人凡115位,分别引述其所著史书,以备考证。从如此丰富的资料入手研究文体论,自然很有说服力,同时也弥补了《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的不足。其三,对于《文心雕龙》的理论范畴,力求从作者的原意出发,做出恰当的解释。如关于《辨骚》篇的主旨,刘永济认为就是主张奇贞与华实的结合:“奇华者,采之外彰者也。贞实者,道之内蕴者也。”平实而切合作者原意。再如他对于“风骨”的解释:“风者运行流荡之物,以喻文之情思也。”“骨者,树立结构之物,以喻文之事义也。”风、骨分解,可谓一家之言。亦切合《风骨》篇之本意。此外,作者对“势”、“情采”、“通变”、“熔裁”等一系列重要范畴,均有独到的看法。

4.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1958年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心雕龙校注》,署名“刘勰著 黄叔琳注 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拾遗”。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增订本《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在此基础上,作者重新编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8月出版。作者认为,通行的《文心雕龙》注本向以黄氏辑注本为优,后经李详为之补注,征事数典,又有新的补充。但黄、李二人对于文字的是正、辞句的考索,还有一些未尽的地方,杨氏之“拾遗”意在补黄、李之不足。增订后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与原书《文心雕龙校注》不同处,原书保留了黄氏辑注、李详补注,增订本删去了辑注、补注,大致框架虽袭原书校注拾遗部分,但是无论篇幅还是内容,均有很大的增损。如果说杨氏原著只是一部以大学毕业论文为基础而修改的札记性的著述,那么增订后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则是一部深见功力的研究专著,而《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则是作者一生研究《文心雕龙》的集大成论著。该书由前言、梁书刘勰传笺注、正文50篇校注、附录和引用书目五部分构成。一、《前言》。杨氏认为:(1)刘勰终身未娶,原因是其信佛,而投身佛寺以读书为业,乃是当时的风尚使然。刘勰出家的定林寺为建康钟山上定林寺,非山东莒县定林寺。(2)从思想上看,刘勰主要是接受儒家思想尤其是古文经学派的影响,由此确立《文心雕龙》的基本原则是:“道心”是文学的本原,“圣人”是立言的标准,经书是文章的典范(第5页)。(3)《文心雕龙》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政治,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刘勰均有比较完备的见解,确可称得上先秦以来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述。二、《笺注》。杨氏详细考证了刘勰之年里家世,所制刘氏家谱世系表颇有研究价值;又引《高僧传·释僧祐传》以及其他史料,对刘氏与僧祐的关系作了钩沉; 对刘氏在有梁一代的行迹依时间顺序作了考述。《笺注》还对刘氏著《文心雕龙》的过程以及刘氏与昭明太子、梁代其他文士的关系作了辨析,为诸家之《梁书·刘勰传》注中最为详赡者。三、增订校注。这是本书的正文部分,凡10卷。《文心雕龙》原文据养素堂本,依黄叔琳辑注、李详补注,参照敦煌唐人草书残卷本、元至正十五年嘉兴郡学本(元至正本)、明弘治十七年冯允本及近现代《文心雕龙》刻校、注本凡六十余种,对《文心雕龙》10卷中有争议的字、词、句进行了认真的考订,于《文心雕龙》校勘方面辨析最为详备,所改之处均有依据,于此书字、词、句之意的理解,亦有极大裨益。四、附录。著录第一——对自《隋书·经籍志》以下著录《文心雕龙》之重要者予以简评;品评第二——汇集品评《文心雕龙》之著述凡97家,依次列之,可谓搜罗备至;采摭第三——于唐至明代诗文评中采摭《文心雕龙》之语句者凡56种,清世以下,因书易得,故略之;因习第四——取梁《金楼子》以下因习《文心雕龙》语意之著述予以排列辨析;引证第五——择唐刘知几《史通》以下运用、引申《文心雕龙》之著述依次著录;考订第六——录宋洪兴祖《楚辞补注》附录刘勰“辨骚”以下有关《文心雕龙》字、词、句考订之著述依次著录;序跋第七——引录元钱唯善以下之《文心雕龙》序跋依次列之,其论述版本及校勘亦并收录;版本第八——对唐以来《文心雕龙》的写本、刻本、选本、校本进行介绍简评;别著第九——刘勰除《文心雕龙》以外的两篇著述即《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分别撰《附按》一篇,就文中涉及有关疑难问题予以说明。“别著”一目另辑《宋会要辑稿》以下著述中系《文心雕龙》之疑文凡五条。五、引用书目。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所引书目凡751种目。

5.周振甫主编《文心雕龙辞典》

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全书由七部分组成,依次为《难字及词句释》《术语及近术语释》《作家释》《作品释》《专论与专著介绍》《各家争论说介绍》《元至正本〈文心雕龙〉汇校》以及两个附录(一是历代《文心雕龙》序跋,二是《文心雕龙》版本叙录)。这样安排,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对于难字及词句的解释由赵立生编写,参酌梅庆生、黄叔琳、范文澜、杨明照以下12家之注释,去同存异,将各家精华汇集一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到了汇注的作用,为读者省去了翻检之劳。《文心雕龙》在不同的篇目中论及许多作家作品,本书将其汇集一处给以解释。如果刘勰论述不一定正确的也加以说明。如果说上述两部分还只是“点”的话,那么对于专著专论以及各家争论说的介绍就属于“面”的范围。这部分内容由刘跃进编写。到目前为止,专著已超过百部,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论著五十余部给予介绍,既有黄侃的《札记》、范文澜的《注》、刘永济的《校释》、杨明照的《校注》等名著,也顾及海外的研究成果,如王元化编《日本研究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兴善宏、户田浩晓的专著等,同时还介绍了《文心雕龙学刊》及《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等综合性的论著,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各家争论,胜义纷呈。本书截取了22个专题给以详细的说明。这22专题是:刘勰家世、刘勰生卒年、成书年代、书名涵义、篇章次第、刘勰与儒学、刘勰与道家、刘勰与佛学、理论体系、文学史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风格论、原道、辨骚的性质、风骨、三准、隐秀篇补文真伪、六观、不提陶渊明的原因、刘子作者等。读者可以根据介绍,了解《文心雕龙》重要问题的研究状况,从而可以再结合《文心雕龙》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上述几个专题,对于普及《文心雕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最具特点的部分是由周振甫先生亲自撰写的对于术语或近术语的解释。我们知道,《文心雕龙》的各种注释,对词语的理解颇有不同。如《原道》的“道”,黄侃《札记》引《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即万物所以然的道理。刘永济《校释》称:“文心原道,盖出自然。”“首标文德侔天地之义,是文之原夫道也。”范文澜注:“所谓道者,即自然之道。”三家所注好像是一致的,即认为刘勰的所谓道是唯物的。但刘勰原道,称“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所以有的学者又认为刘勰所说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而非唯物。即使黄、范两家注说,其实亦有不同。黄侃认为道是万物之所然,非“一家之道”,而是包括所有的万物的所以然的道。唯其如此,“文章之事,不如此狭隘也”。而范文澜却认为这里的道特指一家之道,似乎对于《札记》的理解有所辩驳。但是,有的时候,这部理论专著对于“道”的用法又不尽是专门的术语。如《诸子》:“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这个“道”就不是文论术语,而只是一般词语。又譬如“文”,也有这种情况。《原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个“文”专指文章,不是术语。但在《总术》里称“有韵者文也”,这个“文”专指诗或赋,《五经》除了《诗经》外不得称“文”,显然,这个“文”就近于术语了。因此,对于《文心雕龙》中的各种词语,是需要通观全书才能作较为确切的解释。同时,还要对这类术语的来源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有所研究,这样,所得结论才能符合实际。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心雕龙今译》,周先生在全书之末专辟有《词语简释》,收录了一百余条重要的词语及术语作了简明的阐释。有些重要的条目,需要展开论述,周先生又写成专文,发表在《文学遗产》等刊物上。本书《术语及近术语释》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而成。比如《奇正释》,先引《知音》中的“六观”中的“四观奇正”,说明“奇正”是观文情之一道。那么,什么叫“奇”,什么叫“正”,对此刘勰持以什么样的态度,是褒,还是贬?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字词的理解,而且涉及到对刘勰整个文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当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如果仅仅依据《知音》一篇,是很难揣度刘勰对于“奇正”的评判标准,只有联系全书才能对此做出全面的理解。周先生结合《序志》《辨骚》等篇,将全书所用这一术语逐一分析,参照《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确切地指出:“刘勰用奇正的概念来论文,好像看到奇正可以分开的一面,似乎忽略了奇正互变的一面,既显示了他论文精辟的一面,又显示了他论文局限的一面。”这样,既解释了刘勰的命意,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从这里得到启发,进而深入到《文心雕龙》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准理酌情,摄取精华。这种研究,由浅入深,金针度人,显示了老一代学者深厚的学术功力。研究《文心雕龙》,首先要考虑版本和校勘。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哀吊》篇“降及后汉,汝阳王亡”,范注称汝阳王无考。章锡琛先生据宋本《太平御览》卷五九六引《文心雕龙》作“汝阳主”,见《后汉书·后纪》,为和帝女,名刘广。即此一例,说明校勘的重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文心雕龙》有二本,一为内府藏本,一为黄叔琳注本,并指其谬误。此两本皆非国内现存的《文心雕龙》的最早之本。现存最早的写本为敦煌石室发现的残卷,最早的刻本系元至正本。1991年上海书店正式出版了由林其炎、陈凤金合作整理的《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书后还附有《宋本〈太平御览〉引〈文心雕龙〉辑校》,而元至正本迄今未整理。有鉴于此,本书主编特延请林、陈二位先生以元至正本为工作底本,校以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及宋本《太平御览》所引《文心雕龙》,并参以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等各家校释,统摄熔铸,汇为一书,成为迄今为止最为详赡博洽的《文心雕龙》汇校本,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本书所应具有的较高的学术质量。

《文心雕龙》研究成为显学是20世纪的事。特别是近五十年间,发展尤为迅速。据研究者统计,近50年间的研究专著超过百部,发表的研究文章数以千计。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文心雕龙》学会,并且已经举办了七次年会和五次国际讨论会。与此同时,还出版了《文心雕龙学刊》,截至1992年,共出版7辑,尔后又改名为《文心雕龙研究》,现在又出版5辑。又有张少康主编的《文心雕龙研究史》的问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面对着这种欣欣向荣的活跃局面,有关人士无不欢欣鼓舞,盛称《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已经逐步形成一门新兴学科——“文心雕龙学”,或简称曰“龙学”,其凌厉的态势,大有后来居上、超越传统“红学”的意味。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必将会有更大的进展。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