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吴绮·清平乐》原文赏析
释义

《吴绮·清平乐》原文赏析

《吴绮·清平乐》原文赏析

太 湖

乱山青接,粘住吴和越。万顷琉璃秋映澈,做作苹风柳月。

烟波谁是吾徒?西风吹出鲈鱼。斜日荡桨艇子,醉教桃叶相扶。

太湖,《书·禹贡》称震泽,《周孔·夏官·职方氏》称具区; 又称笠泽、五湖等。周围三万六千顷。在江苏吴县西南,跨江苏浙江二省。湖中小山甚多,以东西二洞庭最著名。

题目是咏“太湖”,实是因景抒情的词。

上片写太湖的位置及湖水之美。

极目远眺太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乱山青接,粘住吴和越”,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词人的眼中影象,也写出了词人对太湖周围山水的感受。太湖极远处,是青山迭翠,连绵不断,作者对此以“乱”与“接”形容之;又以“粘住”描绘青山雄跨江浙二省的壮阔气势。从表面看,这二句写的是湖外之青山,而非太湖本身,似乎偏离了题目。实则运用的是侧面衬托手法,写山,正是写太湖。山之壮阔正衬托出湖面之宽广浩渺,不露声色地收到“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接下三四句转到对太湖的正面描写。“万顷琉璃”,写太湖面积之大与湖水之清澈;“秋映澈”,特别强调秋天太湖水的清澈见底,晶莹可爱。“万顷”是由眼前无际的湖水,和前面山的“粘住吴和越”而联想到的约略之散。“琉璃”和“秋映澈”则纯粹为眼前实景。太湖景物可写之处颇多,而作者却只抓住这两点,尤其对湖水的澄澈一再强调。这除了点明词人观赏太湖是在秋季外,更主要的是为下片的抒情埋下伏笔。南宋张孝祥描写洞庭湖。“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作者正是体察到了太湖的“妙处”。“做作苹风柳月“句,直接赞叹太湖。“做作”,这里用作褒意,可作“摆出”、“做出”解。苹风柳月, 即风月,指美好的景色。这里用的是高度概括的手法。好处是,不受具体描绘的局限,而表现了在诗人的心目中,太湖无处不美,处处都是美好景色。同时,也为读者留下想象的回旋余地。

面对烟波浩渺、没有尘世污浊之气的太湖,一种辞官退隐思想油然从作者的内心升起。下片很自然地由写景过渡到抒情。首句破空而来,突然提问: “烟波谁是吾徒?”吾徒,我辈,我等。表面看来,似乎与上片结句不相连贯,实则以提问形式,表现词人观览后,由太湖的“妙处”而引起的强烈感情。第二句写得更为别致。对首句提问似未作答,而说“西风吹出鲈鱼”。粗看似是写眼前景;仔细分析,又非实景,而是以写景来用张翰的典故,以表达词人要辞官退隐的心志。张翰,为晋吴郡吴人,在洛阳为官。时政事混乱,翰为避祸,乃托辞见秋风起,思故乡莼菜、鲈鱼,而辞官南归。这句写得异常自然、精妙,既联系秋日、太湖,与上片呼应密切; 又暗用典故,贴切而不露痕迹。结二句,想象自己退隐后的生活情景。退隐生活可写之处甚多,词人却只抓住两点: 湖上荡桨,饮酒至醉。一外、一内,概括全面。这里的“荡桨艇子”,就是作者自己。“斜日荡桨艇子”句式奇特,省略动词。这是以上片的“万顷琉璃秋映澈”为活动背景,写出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桃叶,是晋王献之妾。这里代替侍女。醉,是饮酒大醉?抑或陶醉于太湖美景和隐居生活之中?作者没有明写,实则都有。大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的意味。“教桃叶相扶”,是种修辞手法,以表现隐居生活的任性任情、放浪形骸。至此全词结束,仍扣紧太湖,与上片相呼应。

全词借太湖抒发心志,先从太湖之景写起,由此引起退隐之念,最后想象隐居生活情景。层次清晰,构思缜密,呼应灵活,用词奇颖灵动,描写别致。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