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送征客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一闻流水曲,行住两沾衣。
作者周弘正,历仕于南朝梁,后入陈为太子詹事、尚书右仆射。本篇抒写作者在陇头送客时的感慨,既为征人远去而伤怀,又为自己的国土受到异族的侵凌而忧虑,情思绵远深邃,文辞率真自然,言简意赅,余韵无穷。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接近甘肃省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秦记》记载: “其坡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陇头水’也。”《乐府诗集》载有《陇头歌辞》三首,其中有云: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又有《陇头流水歌辞》,与《陇头歌辞》相仿佛。梁元帝曾写过《陇头水》,说: “衔悲别陇头,关路漫悠悠。故乡迷远近,征人分去留。沙飞晚成幕,海气夜如楼。欲识秦川处,陇水向东流。”诗人周弘正创作本篇时,显然是吸取了前人作品中的一些内容的。但他正处于南北分裂之时,北方民族对汉族的侵凌日益加深,陈代小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因此他诗中所写的民族矛盾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朝霜侵汉草”,秋天早晨的霜华侵袭着汉朝故土上的芳草,使青青的芳草变为枯黄,甚至失去生命。 “流沙度陇飞”,北方大漠上飘扬流动的尘沙,随风越过陇山,纷纷扬扬地向南飞卷而来,造成了“沙飞晚成幕,海气夜如楼”的严重局面,颇有点“黑云压城城欲摧”或“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头。诗篇开头两句用对仗描写“陇头送征客”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同时隐含深刻的象征义,以汉朝隐喻南朝,以陇南暗示江南,又以晨霜之侵汉草,流沙之度陇飞,象征北方少数民族侵占南朝国土,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不满。作者明写陇头送客时小范围的自然环境,暗喻南北分裂,南朝受到侵凌的大范围社会背境,而且在客观的描述中隐藏诗人的主观情感,寄寓良深,诗的容量很大。
“一闻流水曲,行住两沾衣。”在上述恶劣的天气条件和社会背境下送别征客,又听到《陇头歌辞》所唱的“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和被送的征人二者都禁不住为彼此的分袂而落下大量的泪水,沾湿了各自的衣服,既为惜别伤怀,又为国事担忧。朋友分手于国家危难之时,更当想见重见之不易;而其所以不得不分手,又与整个时势关联在一起。因此,诗人为友惜别,为国忧惧,为己伤怀,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实难分割。诗中的“行住”,行指行者,被送的征客;住指留者,即诗人自己。